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信息
编号:10333881
甘草漫议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28日 清阳客栈
     江苏省中医院(210029)

    原载于《光明中医杂志》1995年第2期

    知名度最高的中草药,首推甘草。它的别名也不少,如灵草、美草、蜜草、蜜甘、通灵等都是对它的赞美而称,还有露草、荠草、草古、汾草、粉草、棒草、甜根子等名称。其中最古老的为《诗经》的采苓,而对它最好名称为国老,但张山雷(1872~1934)偏偏驳斥了一番,谓:“外疡湿痰为病最多,舌苔多厚浊粘腻,甘味皆是禁药!况大甘大腻如国老乎”(见《疡科纲要》第三章总论),颇有见地。

    世界上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甘草也有它的有害之处。众所周知的是“使人中满”,凡脾胃有湿邪而呕吐者,禁用。故《本草害利》强调:“害!甘令人中满。有湿之人,若误用之,令成肿胀。故凡诸湿肿满胀病及呕家酒家,咸不宜服”。

    反大乾、甘遂、芫花、海藻、远志……。其实笔者就喜欢海藻与甘草并用,取其药力的加强,当然胃气薄的病员,就不宜用了。且看《医宗金鉴·外科心法》引《外科正宗》的海藻玉壶丸而作为有效方药,此方甘草与海藻并存。其所以然者,则余听鸿(1847~1907年)在《外科医案汇编·瘰疬》中解释得很详细,谓:“海藻甘草之反,古人立方每每有之,甘遂甘草取其反者,可攻蟠踞内之坚痰,甘草海藻取其反者,攻其凝外之坚痰也”。

    甘草在处方上常有甘草梢与甘草节,但张山雷对用甘草节者,大加驳斥,谓:“甘草有梢有头而独无节。可知明代尚无此谬说”,“俗医每谓甘草节专治疡患,其说不知何本?”(见《疡科纲要》总论第三章第一节)。

    明·陆粲《庚巳编》载有太医与甘草的趣事:如明·永乐(1403~1424年)中成祖朱棣,患有风湿病,群医束手,有吴江人盛寅者重用甘草而治痊,于是得官于太医院任御医。因医技殊高,故而历朱棣之子仁宗朱高炽及高炽之子宣宗朱瞻基时,还是三朝元老,得宠不衰。一日盛寅早上步入御药房,忽然头痛如裂而眩晕欲倒。自己与所有许多太医俱无办法。不得已在市上找到了一位草泽之医。草泽之医即与以一包草药粉末,服后霍然而愈。宣宗朱瞻基大奇而感兴趣,乃召草泽医而问之,对曰:盛太医晕时空腹,进入药房,乃诸药之毒侵袭而病,我的草药仅仅一味甘草。

    甘草除了调味、治病之外,还可以预卜年之丰欠。清·吴翌风《灯窗丛录》谓:“岁欲旱,旱草先生。岁欲丰,甘草先生”。旱草指蒺藜。, http://www.100md.com(干祖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