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0333883
吐法探微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30日 清阳客栈
     王全年(山东省中医药学校 265200)张世强(山东富县中医院 富县 276500)

    原载于《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第12卷第4期

    1 理论概述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排出体内病邪的一种疗法。《诗·大雅·丞民》说“柔则茹之,刚则吐之”,是关于吐法的最早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高者,因而越之”一直奉为吐法的主要理论根据。

    汉朝张仲景精于伤寒,亦重视吐法,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说:“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蒌散。”通观仲景用吐法,规范严谨,病位局限于“胸中”“心中”“中脘”,宜实而忌虚,沿《内经》之理论,匡定了吐法治病的定势。

    南宋许叔微,恪守经方,尤有发挥。屡用吐法治中风风涎潮于上膈、气闭不通证。在《普济本事方》中载有“胜金圆”(猪牙皂、生薄荷、瓜蒌、藜芦、朱砂),吐膈实中满,痰厥失音,牙关紧闭,如丧神守。
, http://www.100md.com
    金元时期的张从正,标新立异,是将吐法应用得炉火纯清的医家,力倡“凡上行者皆吐法也”,其“引涎法、漉涎法、嚏气法、追泪法”皆归于吐法。他的《凡在上者皆可吐式》,既囿有《内经》之规范,又极大拓宽了吐法的治病谱。

    清代程国彭的《医学心悟》首次将吐法列入医门八法,给吐法应有的一席之地,对吐法的发展,功不可没。

    根据文献所载,吐法的适应症主要是停痰、宿食、毒物、瘀滞等实邪,部位在中脘以上或胸膈之间。就病变部位而言,没越出《内经》范畴。这种宜实宜急宜上、奉经典如金科玉律的思维贯性,一定程度制约了吐法的发展。

    2 祛邪途径多,治病谱广

    笔者临床体会到,吐法祛邪路多,治病谱广。人之感邪之道,亦是祛病之途;邪可从窍而入,亦可从窍而出。邪从窍入而病重,邪从窍出而病轻。人有九窍,兼汗毛孔微窍,即有感邪之累,亦有祛邪之便。吐法,内可激荡肠胃以祛病,外可开放诸窍而祛邪。呕法治病,在涌出胃内容物同时,患者多兼流眼泪、鼻涕汗液。口窍、目窍、鼻窍和毛窍(汗孔之称),都是祛病之窍。分述如下:
, 百拇医药
    2.1 口窍吐口系疾病 病从口入,变生百疾。凡中焦肝胆脾胃,肠胃消化道,腑气相贯。口为大窍,故循消化道或近消化道等与口相关联的疾病,皆称为口系疾病。因消化道中贯中焦、上焦、下焦,旁接肝胆胰管,故口窍吐法可治三焦许多病,可广泛用于:心肺、胃肠、肝胆、腰腹等诸疾。

    2.2 目窍流泪祛目系疾病 流泪同吐同汗同涕,是排邪的一种方式。头与目联,目为肝窍。故凡眼疾头疾,肝胆等与目有关的目系病,皆可随泪而治。中药纳入目内眦流出黄水治黄疸肝炎有效,即是例证。

    2.3 鼻窍出涕治鼻系疾病 鼻居面部中央,又为肺之窍。凡鼻疾头疾、心肺等病与鼻相关的鼻系病,可随流鼻涕而获效。

    2.4 毛窍出汗治毛系疾病 毛窍分布最广。皮毛外感“六淫”,内应“五邪”。汗出逐“六淫”于外,亦可化“五邪”于内。凡与毛窍相关的皮层、肌层、骨层等毛系疾病,皆可汗出治疗。
, 百拇医药
    3 吐法机理探微

    吐法治病机理,值得研究。因为吐法只吐出了一定的胃内容物,或残食杂瘀,或痰涎胃液,却能治三焦诸疾。这种一吐治百病的机理,我们作如下解释。

    3.1 逆向祛邪机理 所谓逆向祛邪,即逆着病邪侵入的方向而逐邪外出的方法。如六淫从皮毛而入,使之从皮毛而出,即为逆向驱邪治疗。无论吐法中的吐、泪、涕、汗,其驱邪之方向,皆逆于病邪侵入的方向。吐法产生的驱邪外出的反方向性,是其效佳的原因之一。逆向正治作用,属于因势利导的中医正治法。

    3.2 激荡机理 临床发现,适宜的吐法,具有振奋正气,醒脾悦胃,荡涤浊气。外可除“六淫”,内可化“五邪”,这决不是仅仅吐出一定的胃内容物而取效的。我们引用了“激荡”来解释它的机理。吐时,诸窍尽开,邪有去路。而对于机体内,胃肠上下震荡,胸腔、腹腔内压剧烈变化,机体在这种“激荡”状态下,很有机会“腑气通,脏气和”。阴阳互荡再定位,正邪相争重调整。一段磨合期后,机体进入了某一层次的“阴平阳秘”。“激荡”机理,也许是吐法最具有医学意义之所在。此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极大地调动了人体网络系统的协同作用,增大了治病潜能。
, 百拇医药
    3.3 神经调节机理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吐法治病的机理是:通过呕吐直接排出胃中有害的病邪;呕吐通过药物或机械刺激咽喉的作用,引起呕吐中枢兴奋,间接引起大脑皮层其它中枢,使全身重要组织器官活动增强,从而达到了恢复和调节组织器官功能的目的。这正是它虚实兼治、治病谱广的原因所在。

    4 病例简举

    4.1 治上焦病 李某某,男,39岁。清晨4时发作剧烈头晕,持续lh方止,发病3个月余。在某医院做CT,初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因治疗效差而找笔者诊治。自诉头昏沉,四肢乏力,饮食尚可,二便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无力。诊断为:头晕。治法:呕吐法。用自拟“全息五味汤”(生大黄、乌梅、甘草、生食盐、大葱等),服1000mL探吐,吐出大量稀涎,并流泪流涕,汗出如油。次日来告晕没发作。3d后如上法再吐,2次巩固。

    4.2 治中焦病 许某某,女,43岁。每晚睡熟时咳醒10年余。伴有晨起恶心、泛酸、胃脘痞闷嘈杂。诊断为:返流性食管炎。咳嗽因返流质刺激咽部而致。治法同上。第1次吐后,立觉胃脘痞闷消失,并有悦愉感。共吐2次,咳嗽消失,胃炎症状已大减,拟半夏泻心汤图根治。
, 百拇医药
    4.3 治下焦病 石某某,女,35岁。右侧小腹部胀闷,自觉有一股气体游走,病程半年。并伴有顽固性经前乳胀痛。某医院作B超未发现异常。笔者诊断其肝气郁结,下作少腹胀,上致两乳痛。治法同上。l次腹胀消失。共吐3次,当月喜来告,经前乳胀痛亦治愈。

    5 体会

    (1)就祛病渠道而言,吐法是排病途径最广的治法。口、眼、鼻、汗孔是排邪的窍道,而不是仅仅是口。呕物、流泪、出涕、出汗仅仅是借以排邪的方式。

    (2)就治病性质和病变部位而言,如果应用恰当,既可治急性病,又可治慢性病。即可用于实证,亦可用于虚证。就病变部位而言,通治三焦,不局限于上焦。

    (3)只要无心肌梗死、内脏穿孔、内脏及脑出血的患者,皆可用吐法治疗,或用吐法辅助治疗。孕妇慎用,危重病人忌用。可空腹吐,亦可饭后吐。实证吐不拘时,虚证酌倩减之。以吐后出泪、涕、汗为宜。

    (4)吐法治病原理夏杂。在“激荡”应激状态下,人体神经、网络系统发挥了调节作用,机体加速了自我调节恢复的速度,阴阳借此而变,正气乘机而复。这种“激荡”期的医学意义,应该是吐法的研究焦点。

    诚如《医学心悟》所讲“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吐法,内纳诸法,医理深奥,它是祖国医学的一颗明珠。,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