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最新动态
编号:10183943
非典研究取得七大进展:病毒生存能力比预想要强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4日 文/曾伟 北京青年报
     科技攻关组研究发现,非典病毒生存能力比预想的要强

    6月3日,非典科技攻关组副组长、军事医科院副院长黄培堂发布了非典流行病研究的科技进展情况。

    据介绍,在广东、北京等地的大力支持下,非典科技攻关组已经取得了七大方面的进展:

    一、确定了非典型肺炎病毒体外环境存活时间科技攻关组研究结果表明:1.在人体常见的三种排泄物(痰、粪便、尿液)和血液中,非典型肺炎病毒能长时间保持活力。在24℃条件下,在痰中和粪便中存活约5天,在尿液中存活约10天,血液中可存活15天。2.在室内条件下,滤纸、棉布、木块、土壤、金属、塑料、玻璃等表面可存活3天。

    二、研究评价了目前正在应用的几种消杀制剂和手段的效果科技攻关组研究表明:1.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按照卫生部推荐的浓度,在几分钟内,完全可以杀死粪便和尿液中的非典型肺炎病毒。2.应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在距离为80—90厘米、强度大于90μw/cm2条件下,30分钟可杀灭体外非典型肺炎病毒;模拟5月份北京地区上午10点晴天的自然条件,紫外线强度为4—5μw/cm2,3小时可杀灭体外非典型肺炎病毒。3.非典型肺炎病毒对温度敏感,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显著下降。无血清培养条件下,37℃可以存活4天,56℃加热90分钟、75℃加热30分钟能够灭活。

    三、已进行的科学研究表明出院病人没有传染性科技攻关组从北京CDC数据库的记录中找到非典型肺炎出院病人共363人,分别用各种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已出院的非典型肺炎患者,没有排毒现象,不存在传染性。

    四、初步确定与非典型肺炎病人密切接触者隐性感染的可能性很低科技攻关组初步研究表明,与非典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无隐性感染现象。科技攻关组将进一步深入这项研究。

    五、初步研究表明潜伏期非典型肺炎患者传染可能性很小科技攻关组对非典型肺炎暴发过程中两例传播链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分析,这两个案例中共追查到潜伏期密切接触者158人,无一人发病。

    六、建立了非典型肺炎国家控制与预警地理信息系统,并投入使用科技攻关组利用已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空间和时间上,对确诊和疑似两类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按照不同指标和空间位置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并在地图上进行了空间位置标定。该系统已经于5月20日投入运行。

    七、建立了非典型肺炎流行的短期和中期分析预测方法

    科技攻关组根据卫生部公布的最新疫情数据,建立了短期和中长期趋势预测方法。综合各模型的预测结果,北京市非典型肺炎确诊病例预计最高值在2600—2800之间,在6月初新增确诊病例将在总体上降到个位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