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特别报道
编号:10184115
非典敲响环保警钟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4日 新华社
     自1972年联合国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以来,每到这个日子世界各地都会举行一系列的纪念活动。然而非典的流行让今年的世界环境日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人们正在更加深刻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告诫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02年指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典的流行进一步让人们认识到破坏自然的最终结果是人类遭受巨大损失。

    非典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传染病,一种变种的冠状病毒是导致这一疾病的罪魁。对于这个瘟神的来源,科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最为公认的一种推测是:非典病毒来自包括果子狸在内的野生动物。无论这一说法最终是否能被证实,一些人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和对自然界肆意践踏的行为必须彻底改变。不仅是非典病毒,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都是野生动物对人类入侵行为的还击。由于人的免疫系统对这些源于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毫无抵抗能力,此类病毒必然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另外,人类对大自然无限度的开发造成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一些细菌和病毒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只得通过基因突变等形式求得生存,而一些原本不致病的细菌或病毒经过变异具有了致病性。这些细菌或病毒随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被广泛传播开来,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过分开发行为的报复。

    面对新的疾病人类不能怨天怨地,而应检讨自己对自然环境的种种破坏行为,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首先,应当让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界本来就是相互依存,各个物种之间也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其乐融融。

    其次,非典的肆虐也绷紧了人们头脑中动物保护这根弦。我们是不是该在行为方式上有所收敛,多替无辜的动物们考虑一些。比如,让野生动物远离我们的餐桌;给野生动物更多的自由生存空间;让家养的动物重返大自然等。

    非典爆发之后,有关个人卫生习惯与公共卫生环境的大讨论再次升温。包括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破坏清洁环境的不良习惯成为众矢之的。一个人的卫生习惯看似小事,其实环境的脏乱和传染病的流行往往就是多少个这种小事酿成的。以日本为例,它之所以能将非典拒于国门之外,很大程度上与国民讲究个人和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有关。

    此外,生态系统的失衡对疾病形成和传播的影响也使我们认识到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界各物种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环节的缺失往往导致连锁反应和难以预料的恶果,因此保证足够数量的自然资源,减少人类对资源的过分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助人类战胜各种疾病。(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 http://www.100md.com(李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