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480269
中国首例非典患者走出阴影出任医风监督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4日 信息时报
     “中国首例报告非典患者”黄杏初,在出院后的三个多月里,遭受了不曾有过的艰辛与委屈。社会上关于他的传言与猜测,让这名昔日的大厨不仅失去了工作,而且还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

    5月23日,一度被传康复后从医院神秘失踪的黄杏初在家人的陪同下,出现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勇敢地面对媒体说:“我没有失踪!”

    为了鼓励黄杏初,在主治医生黄文杰的建议下,总医院聘请黄杏初为该院的“医德医风监督员”,而该院救治过他的呼吸科医护人员还自发为他捐款。

    救治黄杏初事件回放

    去年12月17日晚上9时。广东河源34岁的重症病人黄杏初被送至黄文杰和他的同事面前。此时的黄杏初高烧39.8℃,呼吸困难,全身发紫。

    病人命悬一线。黄文杰和同事马上展开抢救。抗炎药、镇静剂、激素都用上了,但病人的病情仍得不到缓解。黄文杰迅速做出决定,给病人进行插管,上呼吸机。
, http://www.100md.com
    黄杏初因为缺氧情绪极度不稳,上呼吸机时不断挣扎,连钢质病床都被他踢散了架。黄文杰和另外七八个同事使劲按住他,并迅速将导管插进他的口腔。就在这时,随着剧烈咳嗽,积蓄在病人胸腔内的一股股痰液带着血腥味喷溅到病房的天花板上。

    病房内充满了病毒,但在场的医护人员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继续抢救病人。在5个多小时的抢救中,光给病人接痰的痰盂就换了好几个。直到次日黎明,病人的情况才慢慢稳定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里,黄文杰每天多次查看黄杏初,严密检测他的病情,同时大胆采用无创通气法(即面罩通气)、营养支持、静脉注射胸腺肽和免疫球蛋白等措施对症治疗,有效避免气管插管后所带来的损伤和继发感染。经过精心护理,23天后,黄杏初康复出院。

    谣言比病毒更可怕

    然而,对黄杏初来说,比病毒更可怕是社会上关于他的谣言。随着黄杏初的康复出院,社会上开始有了他神秘失踪的流言。作为亲自抢救黄杏初的医生,黄文杰从媒体上知道黄杏初“失踪”的消息后,非常气愤。5月初,黄文杰在医院党委的支持下,约见媒体,澄清事实:“黄杏初没有失踪,他一直与我们医院有联系,并定期到我这里来复查。”
, http://www.100md.com
    在出院后的3个多月里,黄杏初遭受了他人生中不曾有过的艰辛与委屈。社会上关于黄杏初的传言与猜测让这名昔日的大厨不仅失去了工作,而且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经常有陌生人找到黄杏初家,询问他的情况,家里也不时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话。他80多岁的爷爷奶奶不知道自己的孙子发生了什么事,以致后来一见到有人找他就躲在一旁悄悄落泪。 理性对待非典康复患者

    “我深感心痛。如果我救治的病人连工作都丢了,那我救活他还有什么意义?”黄文杰告诉媒体,黄杏初只是中国首例报告非典患者,这同首例患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河源市把病情上报,黄杏初因此成了国内首例报告非典患者,但不能把非典的发生归到他一个人身上,这样对他不公平。黄文杰还告诉媒体,自1月10日黄杏初出院后,他就对黄杏初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的各项指标都很健康,肺叶情况清晰,黄杏初以前能搬动50多公斤的东西,现在一样能搬动。

    为了让社会更理性地对待非典患者,黄文杰以某报5月21日报道的染病50天、先后传染130人的广州非典患者周某痊愈后谢绝一切媒体采访和医学采样的事件为由头,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周某为什么要躲避》的“冰点时评”,呼吁人们对非典患者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 http://www.100md.com
    鼓励黄杏初直面社会

    除此之外,黄文杰还与黄杏初建立了热线联系。“每当我听到黄杏初诉说自己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后,我就会在电话里耐心地鼓励他。”黄文杰说,“与世隔绝只会让自己更加孤立,站出来反而可以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关心和支持。”

    为了鼓励黄杏初,在黄文杰的建议下,总医院聘请黄杏初为该院的“医德医风监督员”,而该院救治过他的呼吸科医护人员还自发为他捐款。 黄杏初说:“多亏了广州军区总医院,多亏了黄文杰主任。他们不仅救了我的命,还在我遭遇困境时给予我精神上的莫大帮助。”5月23日,在妹夫的陪同下,黄杏初终于抛掉心理包袱,来到广州总医院,勇敢地面对媒体说:“我没有失踪!”随即捐献了150cc的血浆。

    据悉,在黄文杰陪同黄杏初直面媒体的当天,已有不少人和单位表示愿为黄杏初安排工作,有的还表示愿意帮助抚养黄杏初的3个孩子。, http://www.100md.com(江蔚然 钟友国 饶歆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