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79138
汉方医药的概况——汉方医学的历史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5日 中国中药材网
     中国医学进入日本的确切时间,目前还不十分清楚。较为公认的是公元5世纪由朝鲜传入,因当时的朝鲜使者为天皇治病收效,使日本学者认识到中国医学的价值并且接受,中国医学便以创汇朝鲜为媒介传入日本成为日本汉方医学的起源。从公元5世纪以后,日本通过广泛频繁的学术、人员交流不断引进中医药学,然后,从学术、临床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单纯而忠实地加以模仿。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15世纪,正是由于这种踏实地、虚心地、长时间的学习运用,为日本汉方医学的独立发展与形成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5世纪末,田代三喜(公元1465~1537年)入明拜增月湖为师,专攻金元医学,留学12年回国后,首倡李朱医学。并以传统医学的理论,把握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表现,在此基础上察证辨治,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了日本汉方医学独立发展的基础。曲直做道三以后,追随者甚众,其弟子大多成为当时名医。江户前期以及其后约100年间道三学派,即金元医学占主导地位,从而形成日本汉方医学第一支学派,即所谓“后世方派”,真正开始了中国医学日本化阶段。
, 百拇医药
    日本江户时代(公元1603~1876年),由于社会潮流的改变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宋儒性理学影响渐衰,以伊藤仁斋为首掀起一场儒学复古运动,建立了古方派的学术体系,成了汉方医学之主流,至今不衰。靡至江户中期,古方派与后世方派互相对立,学术争鸣出医目使汉方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及溪回派倾向;理论上以《伤寒论》为基本框架,并高度简单化,重方证与“方证对应”;诊断上强调腹诊的重要性;方药上表回单位。终于实现了中国医学日本化的过程,从而诞生了日本传统医学,汉方医学或称东洋医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法国也开始研究东方医学的针术,凡是到德国和法国去的日本医学者,一定被询问关于东方医学方面的问题,这种实际情况使日本近代医学者感到吃惊,并使他们认识到那些医学者们对东方医学要重新认识了。此外,日本医学者对一近代医学的新药、化学药品的副作用产生了失望情绪和检讨心情,自然而然地把目光转向东方医学。东方医学应用的天然生药复合处方,按规定去使用,象化学药品那样的副作用简直可以说没有。医药学界需要的是能对人的体质导致综合性治疗效果的药品,哪怕它的效果缓慢了一点也好。汉方药里有满足这种希望的原料药。过去被讥讽为东方医学短处的东西,忽而被认为是长处而又重新出头露面了。东方医学由于它本身的特点,又开始新的复兴。1950年由矢数道明、板仓武等积极筹划,四方联络,把分散在各地的原“东亚医学协会”的会员进行登记召集,正式恢复了学会,称之为“日本东洋医学会”。并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召开了第一次东洋医学会学术总会。接着又恢复了战前中医刊物《汉方和汉药》。1954年由矢数道明倡导,联合了当时汉方名流大壕敬节、细野史郎、间中喜雄、森田幸门、马场辰二等5人,创办了《汉方临床》杂志,以替代原来的《汉方和汉药》。在创办中遇到了种种困难,在连续3年出现赤字的情况下,每人每月拿出自己的收入以支付杂志的亏损。为了汉方事业的生存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 百拇医药
    至本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中医热”的影响之下,通过日本汉方界的努力,汉方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汉方药进入了社会保险,政府好投资建立了许多汉方研究机构,使汉方医学更普及。

    进入80年代后,汉方医学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日本从事汉方医学为主的人员有15000人左右,从事针灸推拿的医务人员约10万,从事汉方医药研究人员近3万。有汉方医学专业研究机构10多个,有44所公立或私立的药科大学或医科大学的药学部也都建立了专门的生药研究部门,还有20余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汉方医学研究组织。此外,还建立了一所针灸大学,96所针灸学校、167所推拿按摩学校。还有汉方研究学术组织及团体近百个,其中影响最大的日本东洋医学会现有会员1万余人。各学会创办的研究刊物已达32种,有汉方医籍出版,翻译单位21处。有汉方药厂200家左右,4万多家药房经营汉方药,有制剂品种2万多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