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72805
“蒙古灸”考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8日 蒙医药信息网
     “蒙古灸”考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宝龙 龚金山

    蒙古灸是蒙医疗术学中的一种外治法。由于它被载入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而成为蒙医学悠久历史的见证,但我们在研究医学史,参考古代文献时,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

    1.问题的提出

    “蒙古灸”一词最早出现在18世纪著名学者敏珠尔绰尔吉所译蒙文木刻版《四部医典》第二部《总则本》中。在其第5章治疗方法中写道:“外治法分为 (治疗赫依病的)涂油按摩和蒙古灸,(治希拉病的)发汗、放血和冷水浴,(治巴达干病的)温熨和灸法”说明蒙古灸是一种治疗赫依病的外治法。而这蒙古灸在藏文版《四部医典》中则记为“hor—gyi— me—btsa·a(霍尔灸)”。问题的关键是这个“霍尔”能不能与“蒙古”等同,我们拟对此作一分析。
, 百拇医药
    2.“霍尔”不能与“蒙古”等同。对于“霍尔”一词大致有如下三种解释。

    2.1 “霍尔,不同的时期所指的民族不同,唐宋时指回讫,元代指蒙古人,元明之间指吐谷浑人,现代指藏北牧民和青海土族。”

    2.2“霍尔,①蒙古;②游牧人;3土耳其。”

    2.3 “霍尔,这是自吐蕃时期起古代藏族对北方游牧民族中统称”

    笔者认为“霍尔”很有可能是“胡”的音变。胡是中国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匈奴人自称为“胡”,汉通西域之后,西域各族也被称为“胡”,于是把匈奴称为“北胡”,把乌桓、鲜卑称为“东胡”,而匈奴以西,葱岭以东各族称为“西胡”。可见“胡”是从匈奴人的自称转变为中原汉人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称。唐朝时,吐蕃与中原地区关系密切,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对吐蕃王朝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把北方各民族称为“霍尔”也是这种影响的直接反映。“霍尔”被赋于“蒙古”的含义,是从13世纪,更确切地说是从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北方各民族,建立蒙古大帝国以后开始的。各种突厥部落,如扎刺亦尔、塔塔儿、斡亦剌惕汪古惕克列亦惕、乃蛮、唐兀惕等,按当时的历史条件,都自称为蒙古人”。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国师,西藏正式纳入祖国的版图,蒙藏民族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霍尔”为“蒙古”之含义被固定下来。由此可知,在此之前,“霍尔”并不是“蒙古”,而是北方各民族的泛称,尽管包括蒙古族的先民,但我们不应将局部和整体混同。
, 百拇医药
    3.“霍尔灸”何时载入《四部医典》

    藏文《四部医典》是公元8世纪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708~833)所著。后经世代许多藏医学家的修改、增补、注释、整理而愈趋详细完整,直到公元1173年小宇妥·元丹贡布(1138~1213)对此进行了全面修定,后来舒卡·洛追杰波刻印了“扎当《据悉》”。在5世达赖和第司·桑杰嘉措执政时期,重新对此进行了校订,刊刻了现行的《四部医典》。由于“霍尔灸”只是出现在总则本中,而论述本、密诀本及后续本中均无记述,所以对“霍尔灸”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何时被载入《四部医典》等问题,我们只能从《四部医典》和注释本中找到答案。

    舒卡·洛追杰布(1509—1573)是藏医南方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他为恢复《四部医典》的本来面目,不辞辛劳。四处奔波,极力搜寻《四部医典》的原本,终于找到宇妥·萨玛元丹贡布亲注的《四部医典》,并于1546年,以这部医典为准,刻印出版了“扎当《据悉》”。这是已知最早的《四部医典》木刻印刷版本,《祖先口述》是舒卡·洛追杰布讲解《四部医典》总则本和论述本的名著,一向被奉为藏医南方学派的经典。在本书的《总则本集》中谈及“霍尔灸”时写到:“有人误认为霍尔灸是把白脂石烧烤后热熨,这是灰药灸法,不是霍尔灸。在《四部医典》中把霍尔灸列入罨敷章中,正确的方法是将拌有小茴香的油煮熟,涂在身上,铺上毛毡,再用烧烤热的虫蚀白脂石热熨这才是自古以来的霍尔灸”。如此看来,《四部医典》后续本罨敷章中“虚热及隆(赫依)性病痛用酒沾虫蚀白脂石或陈骨热熨之”很有可能是“霍尔灸”的雏形。因为这是罨敷章中唯一用以治疗隆性病的外治法,而且酒、虫蚀白脂石和陈骨都是北方最常见之物。那么,何以把明明是热熨之方法却冠之以“霍尔灸”呢?我们不妨设想:先是载入了这种方法,后来在修订过程中才予以“霍尔灸”之名。我们知道,灸法是有固定穴位的。但“霍尔灸”有没有特定的穴位呢?这已经引起了有关学者的注意,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 http://www.100md.com
    不管怎么说,“霍尔灸”作为北方民族一种外治方法的特殊概念而载入《四部医典》中,最晚也是在13世纪之前。很显然,敏珠尔绰尔吉将《四部医典》蒙译时,并没有深究历史,才把“霍尔灸”译成“蒙古灸”,这是不符合历史真实情况的。据报道,在此之前,即1648年前,卫拉特·咱雅班弟达首次将《四部医典》译成蒙文,但我们无从考证这位大翻译家是怎么对待这个问题的。

    4.“霍尔灸”的发展

    霍尔灸是不断发展的具有生命力的外治方法。从简单到复杂说明一种治疗方法只有不断地改进,才不致被时代所淘汰而世代相传。

    如果我们把《四部医典》中“用酒沾虫蚀白脂石或陈骨热熨”看成是“霍尔灸”,那么,到了舒卡·洛追杰布时代,已把“酒”换成了“油”,因为“油”对“隆性病”来说,比酒更有针对性,更能提高其疗效。到了第司·桑杰嘉措时代,其操作方法更进了一步。被认为是《四部医典》标准注释本的《蓝琉璃》(第司·桑杰嘉措著)中,说“霍尔灸”是“油拌小茴香涂在毛毡上加热裹敷的方法,”很明显,“裹”比“铺”更能提高疗效。到了现代,“蒙古灸”又增加了新的内容,“蒙古灸”包括霍尔蒙古灸和西河柳条灸,西河柳灸是现代“蒙古灸”的新发展。”

    5.结 语

    蒙古灸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个古老的外治法,最晚也是在13世纪之前被载入藏医学经典《四部医典》中。值得一提的是,把蒙古灸改称“霍尔灸”或“霍尔蒙古灸”似乎更能准确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尽管“蒙古灸”作为一个概念被写入了很多书籍中,但笔者还是认为,研究古代文献,必须尊重历史事实,这应是每一个文献研究者坚持的原则。,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