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医医案研究
编号:10186275
读案视点之识证关键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62期
     黄 煌 撰稿

    通俗地说,读案就是吃自助餐,读者面对的是许多半成品,需要根据自己的胃口去挑选,并且去加工成自己喜爱的美味佳肴。那么,如何挑选呢?着眼点在哪里?医案中哪些内容值得我们停住目光?这几个问题在医案阅读中至关重要。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是一项艰苦复杂的思维活动。华岫云说:“医道在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一有草率,不堪司命。……若识证不明,开口动手便错矣。”(《临证指南医案·凡例》)

    识证关键,即指反映药证方证本质特征的症状和体征。比如桂枝汤证的脉浮弱、自汗出,四逆汤证的脉微细、肢冷、但欲寐等等。临床上这些症状及体征并不明显,由于我们观察方法、观察角度、临证经验的局限,这些关键性的指征常常在我们的“盲区”,以致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要抓住这些识证关键,必须经过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识证过程,最终使这些症状和体征逐渐清晰,从而达到正确诊断和正确治疗的目的。历代名医在识证方面往往有独到的经验和思路,他们特别是在寒热错杂、虚实疑似之际,能识燠于寒,辨实于虚,这些名医高手的识证思路,对训练读者的辨证论治技能帮助很大。
, http://www.100md.com
    追忆式医案:

    〔案1〕

    社友韩茂远伤寒,九日以来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体不能动,四肢俱冷,众皆曰阴证。比余诊之,六脉皆无,以手按腹,两手护之,眉皱作楚,按其趺阳,大而有力。乃知腹有燥屎也,欲与大承气汤。家属惶惧不敢进。余曰:吾郡能辨是证者,惟施笠泽耳。延至诊之,与余言若合符节。遂下之,得燥屎六七枚,口能言,体能动矣。故按手不及足者,何以救此垂绝之证耶?

    (《医宗必读·卷三》)

    编者按:此案给人有两点启发。①通体皆现虚象,一二处独见实证,则实证最为吃紧。此案六脉俱无,而趺阳脉大而有力,正是张景岳所谓的“独处藏奸”,辨证时当加注意。②李士材谓:“大概证既不足凭,当参之脉理,脉又不足凭,当取之沉候。”而此案李氏更进一层,又能从足背的趺阳脉而断胃家实否,实为可贵之经验。可见改进诊察的方法与范围,是提高辨证准确率的重要条件。
, 百拇医药
    实录式医案:

    与追忆式医案相比,实录式医案在识证关键的描述上较为含蓄,有的也并不全面,需要读者细心揣摩。下面,介绍几种关于识证关键的表述形式:

    1.开门见山式

    在案首即明白指示辨证的关键指征,然后再阐明病机,或确立治法。

    〔案2〕

    王左

    灼热旬余,咽痛如裂,舌红起裂且卷,口干不思汤饮,汗虽畅,表热犹壮,脉沉细,两尺空豁,烦躁面赤,肢冷囊缩,显然少阴证据,误服阳经凉药,危险已极,计惟背城借一,勉拟仲圣白通汤加猪胆汁一法,以冀挽回为幸!

    附子二钱 细辛三分 怀牛膝一钱
, http://www.100md.com
    葱白三个 上肉桂五分左牡蛎七钱

    猪胆汁一个冲入 微温服

    (《张聿青医案》)

    编者按:本案所见一派阳热征象,然脉沉细、两尺空豁、口干不思汤饮等已露虚寒真情。张氏从此入手,竟投温阳逐阴法挽救之,可见虚实之要,莫逃于脉,若脉之真有力真有神者,方是真实证;似有力似有神者,便是假实证。

    〔案3〕

    气喘足冷过膝,唇口干,鼻塞,脉虚小。下气上逆,病在根本。勿以结痰在项,而漫用清克也。

    肾气丸三钱盐药汤送下

    (《尤在泾医案》)

    编者按:此喘为虚喘,肾气不足,气不摄纳,故云病在根本。气喘足冷过膝,是阳虚之证;脉虚小,即脉微细,为少阴阳虚之证,此两证为用附子药的主证,案首即点明,如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无所遮挡。从案中“勿以结痰在项,而漫用清克”之语看,当有颈项部结核肿块等症状,但因属枝节,作者未作详细记述。
, 百拇医药
    2.去伪存真式

    医案先摆出假象或疑点,然后写出识证关键,从而推翻假设的结论。作者常常应用“虽”、“惟”、“但”、“而”、“然”等虚词,表示语气的转折,反映出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并揭示真象。

    〔案4〕

    但寒不热,便溏脉细,肢体面目俱浮,悉属阳虚见象。惟舌红无苔,此属阴伤之候;但口不干渴,乃君火之色外露。治当引火归元。

    附桂八味丸加鹿角霜、党参、冬术

    (《王旭高医案》)

    编者按:舌红无苔,一般用养阴药是没有疑义的,但此方却进温补,其中便有深意可究。案中所载,大部为阳虚见证,与舌象不符。王氏细心观察,从“口不干渴”着眼,认定其舌红为“君火之色外露”所致,从而取引火归原法。案中的“悉”、“惟”、“但”三字,集中反映了作者的识证思路,不应草草读过。
, http://www.100md.com
    〔案5〕

    惊悸易泄,腰疼足软,有似虚象,而实因痰火,盖脉不弱数,形不枯瘁,未可遽与补也。

    半夏 炙草 秫米 橘红 茯苓

    竹茹 远志 石菖蒲

    (《尤在泾医案》)

    编者按:惊悸易泄,腰疼足软,极易误作心肾不足而用补涩之剂,此案却以“而”字一转而为痰火实证。依据何在?作者又以“盖”字申明理由,“脉不弱数,形不枯瘁”,何虚之有?惊悸、腰疼、足软,均为病家主诉,而望形切脉则为医家所为。可见临床宜四诊合参。

    3.先因后果式

    先写出病因或诱因、病机,然后引出主证,并做解释与分析,从而使读者看起来顺理成章而不突然。
, http://www.100md.com
    〔案6〕

    苏54

    向来翻胃,原可撑持,秋季骤加惊忧,厥阳陡升莫制,遂废食不便,消渴不已如心热,呕吐涎沫,五味中喜食酸甘。肝阴胃汁,枯槁殆尽,难任燥药通关。胃属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酸甘两济其阴。

    乌梅肉 人参 鲜生地 阿胶 麦冬汁

    生白芍

    (《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门》)

    编者按:本案所用为酸甘化阴、柔肝安胃方。案语道出其既往有反胃宿疾,又加情志所扰,导致肝阳暴升,出现烦渴呕吐,不食不便等证,尤其是“喜食酸甘”一证,导出肝胃阴虚。案尾对胃与肝属性及治法的论述十分得体。

    〔案7〕
, 百拇医药
    暑湿热病下痢,始系赤白垢腻,昼夜数十余次,旬日后,痢虽减而纯下血矣。伤及肝肾,病情最深,非易治者。姑先清热存阴,宗厥阴下痢之条,拟白头翁汤合黄连阿胶汤意。

    白头翁三钱 秦皮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 地榆炭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荷蒂三分 炒黄柏一钱 阿胶蛤粉拌炒一钱五分

    (《柳选四家医案·爱庐医案》)

    编者按:先点出病为暑湿热病的痢疾,然后叙述大便情况,以“纯下血”说明病情已经深入厥阴,导出方名。白头翁汤和黄连阿胶汤均是治疗血痢的主方。本案层层递进,明白晓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