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85785
历代医事药事制度与传统中医药发展史略(二)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7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金久宁

    秦汉时期的医事药事制度

    秦

    秦代医事制度记载不详。据《史记》中记有“太医令、侍医”之职,可见他基本承袭周制。

    汉

    平帝元始二年为疾疫者置医药。 按:汉书平帝本纪,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后汉

    光武建武□年设太医官,以掌医药。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太医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诸医,药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

    和帝永元十五年诏给流民医药。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永元十五年春闰月乙未诏,流民欲还归本而无粮食者,过所实禀之,疾病加致医药。
, 百拇医药
    顺帝永建二年二月甲辰诏,禀贷荆、豫、兖、冀四州流冗贫人,所在安业之,疾病致医药。

    桓帝元嘉元年春正月,京师疾疫,使光禄大夫将医药案行。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云云。

    灵帝建宁四年三月,大疫,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熹平二年春正月,大疫,使使者巡行致医药。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光和二年春,大疫,使常侍中谒者巡行致医药。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秦汉时期的药学发展

    1. 《五十二病方》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探求医药发展的轨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72年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出土了一些极有价值的医学帛书。其中的《五十二病方》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医方典籍。
, 百拇医药
    在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未出土前,一般均以为《内经》保存的"十三方"为我国现存最早医方。《五十二病方》出土后,使我国的医药学史追溯到更久远,续写了新的一页。《五十二病方》计有四百六十二行,近万字,首列病方目录,目录末尾标明"凡五十二",故定名《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共论述五十二种疾病。每一类疾病少则附一、二方,多则附二十余方。共计有二百八十余方,使用的药物有二百四十余种。包括病名有一百余个,涉及疾病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

    《五十二病方》所记述的内容,反映了我国早期医药方面的业绩和贡献。如:

    ⑴祖国医学辨证论治思想的雏形。治疗"疽"(原书作"雎")病的医方称:"冶白薟(蔹)、黄蓍、芍乐(药)、桂、畺(姜)、椒、朱臾(茱萸)凡七物。骨雎倍白薟(蔹)、肉雎倍黄蓍、肾雎倍芍乐(药),其余各一,并以三指大最(撮)一,入杯酒中,日五、六饮之。"针对不同疾病,药量各有不同,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早期状况。
, 百拇医药
    ⑵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五十二病方》记述了多种治疗方法,如用药浴法治疗灸伤;用艾和柳蕈蒸薰治疗"朐痒";用炊盐淬酒熨治"伤痉";用葱熨治疗"冻疮";用砭石热熨治痔;等等。

    ⑶药物的产地、采收与加工。《五十二病方》中药物名涉及产地,并带有南方性,如"牝痔"治疗第一方说:"青蒿者,荆名曰萩;蘧者,荆名曰卢茹",说明两种药物的荆楚土名,另记述的厚朴也是南方的物产。书中对药物的采收与加工亦有较详的描述,如"癃病"项下用以治膀胱结石的"毒堇",有"毒堇不暴,以夏日至到□□毒堇,阴干,取叶、实并冶,裹以韦(皮革)藏;用,取之。岁(更)取毒堇。毒堇□□□。堇叶,异小,赤,茎叶纵纗者,叶实味苦,前[夏]至可六七日秀(结实)□□□泽旁"。

    2. 各地出土简牍医书中的药物

    ①《万物》 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出土的汉简《万物》共有一百三十三简,一千一百余字,其中第一简有:"□(天?)下之道不可不闻也,万物之本不可不察也,阴阳(之)化,不可不智(知)也。"因取其中"万物"二字定为书名。经学者研究,该书全部内容不仅涉及医药,同时还涉及自然科学等方面。在医药学方面,论及内科病名十余种,外科病名十余种,以及其它病名数种,总计三十多种;药名有:梓根、贝母、乌喙、半夏、石鼠、久膏、蚕卵、兰实、商陆、艾叶、蜀椒、菖蒲、理石、黄土、牡蛎等三十多种。这些汉简文字比较古老,有许多可与《山海经》、《五十二病方》、《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等书内容相近或文体相似之处,如《五十二病方》有"久脂",《万物》有"久膏",均指陈旧的脂油。《神农本草经》记载贝母"主伤寒烦热",《万物》则记载"已寒热",后者文字更较原始。再者,《万物》第十二简"蚕卵之可以免列(裂)也";第十八简"鱼与黄土之已痔也";第六十简"乌喙与□使马益走也",语句更和《山海经》近似。
, 百拇医药
    ②《武威汉代医简》 1972年甘肃武威旱滩坡发现的医简,经鉴定为东汉时物。简牍内容比前述各地出土的帛书和竹简医学内容更为完整,不仅包括内、外、妇、五官各科,并涉及五癃、七伤等病症。在记述疾病的同时,还列有许多方剂名称,如"治久咳逆上气汤方"、"治伤寒逐风方"、"公孙君方"、白水侯所奏治男子有七疾方"等。使用的药物有一百多种。植物药有:茈(柴)胡、当归、牡丹、漏芦、代芦、术(白术)、泽泻、附(附子)、大黄、狼毒、松罗、藁本、半夏、白蔹、甘草、芍药、细辛、麻黄、厚朴、苦参、乌喙、天雄、黄连、黄芩、葶苈、甘遂、藜芦、人参、防风、枸杞、牛膝、续断、桔梗、菖蒲、远志、杜仲、山茱萸、柏实、肉苁蓉、薯蓣、芎藭、门冬、款冬、秦艽、萆薢、瞿麦、菟丝子、白芷、皂荚、巴豆、桂、姜、蜀椒、小椒、赤豆、蘖米、米卑、五谷、大麦、大枣、茱萸、橐吾等;动物药有:龙骨、蟅虫、斑猫、鸡子中黄、白蜜、乳汁、骆酥、白羊矢、猪肪、地胆、蚕矢;矿物药有:雄黄、丹砂、长石、曾青、硝石、磁石、玄石、矾石、滑石、代赭、石钟乳、赤石脂、戎盐、石膏、禹余娘、礜石,等等。剂型有汤、散、丸、醴、滴、栓等。
, 百拇医药
    3. 《神农本草经》相关著作

    《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药物学著作,它是我国古代人民与疾病斗争、养生保健的经验积累。它的出现也造就了我国古代研究药物的专门学问--本草学,并绵延数千年,历久不衰。我国的东、西两汉时期是物质文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段历史时期诞生的一些经典古籍以及人们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知识经验的积累,对《神农本草经》的产生有莫大的影响,我们不妨把这些经典古籍称之为本草学相关著作。

    ①《说文解字》中的药物

    《说文解字》涉及的药物主要见于草部、木部、虫部、鱼部、石部,我们以收载最多的草、木部为例。

    《说文解字》草部中属于药物的字有:芝,神芝也;藼,令人忘忧之草也;蓏,在木曰果,在地曰蓏;蘧,蘧麦也;芎藭,香草也;蘭,香草也;蘺,江蘺蘼芜;蘼,蘼芜也;薰,香草也;荵,荵冬草;萇,萇楚,罀弋。一曰羊桃。蓡,人蓡,药草,出上党。……
, 百拇医药
    《说文解字》木部中属于药物的字有:橘,橘果,出江南;柚,條也,佀橙而酢;樝,樝果佀棃而酢;桂,江南木,百药之长;桔,桔梗,药名;檗,黄木也;枳,枳木,佀橘;檵,枸杞,一曰坚木也;杞,枸杞也;柘,柘桑也;栀,黄木,可染者;……

    《说文解字》中的药物名称、产地、以及一些种类形态和功效的描述,为后世本草学的药物名称溯源、名实考订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②《尔雅》中的药物

    《尔雅》为我国古代的一部训诂学专著,又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据信约成书于汉初毛亨之前,经毛亨至郑玄,屡经增补才大体完成。《尔雅》的传世本主要为东晋郭璞注释、北宋邢昺疏解的《尔雅注疏》,并成为"十三经注疏"之一广为刊刻流行。

    《尔雅》中述及的药物多见于"草、木、虫、鱼、鸟、兽"各卷,关于其体例,清末王国维著有《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上下篇)论述甚详。王说:"物名有雅俗、有古今,《尔雅》一书,为通雅俗古今之名而作也。其通之也谓之释,释雅以俗,释古以今,闻雅名而不知者,知其俗名,斯知雅也;闻古名而不知者,知其今名,斯知古矣。若雅俗古今同名,或此有而彼无者,名不足以相识,则以形释之。草木虫鱼鸟多异名,故释以名。兽与畜罕异名,故释以形"。
, 百拇医药
    《尔雅》的本草学内容,我们可初步归结为三个方面:

    ①释物名 《尔雅》文中颇为重视动、植物的命名,以及名物的训诂,并以今名(当时习称)、俗名(地方名)释其古名、雅名(典籍名)。这不仅解决了当时由于古今名、书面语与口语、俗呼的不同存在的差异,为当时名物辨别带来便宜,亦为后世的名实探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辨证提供了依据。举例如下: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尔雅》:芐,地黄。郭注:一名地髓,江东呼芐。

    茜Rubia cordifolia L.,《尔雅》:茹藘,茅蒐。郭注:今之蒨也。可以染绛。

    卷耳,即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尔雅》:苍耳,苓耳。郭注:广雅云枲耳也,亦云胡枲,江东呼为常枲或曰苓耳。
, http://www.100md.com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尔雅》:芨,堇草。郭注:即乌头也,江东呼为堇。

    益母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尔雅》:萑,蓷。郭注:今茺蔚也,叶似荏,方茎白华(花),华(花)生节间,广雅又名益母。

    荭草即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尔雅》:红,茏古,其大者蘬。郭注:欲呼红为龙鼓,语转耳。

    ②详物形 精细入微的动植物描述,亦是《尔雅》的内容特色之一。以植物为例,郭璞《尔雅注》对最能代表其主要特征的叶、花、果实的描述相当精细具体。

    叶的描述有:细(柱夫)、小(蕲茝)、大(葍、芣苢)、圆(莕)、锐(薢茩)、圆锐(萹苻)、细锐(茭)、细而歧锐(桋)、狭而长(熒)、圆而歧(枫、白楝)、圆而厚(无姑)、圆而毛(苻)等;
, 百拇医药
    花的描述多着重其色:白色(萑、菅、葍、莔、苕、长楚)、黄色(權)、紫色(葖、荍、柱夫)等;

    果的描述或以色比,如:赤(棠、棪、驳、朹、藨、鉤)、白(棠、櫅)、紫(遵)等;或以形喻,如:"如耳璫"(苻、棫),"如杷齿"(檴),"如指头"(朹),等等。

    ③析物产 《尔雅》及郭注俗名、地方习称、形态的翔实记载,为探究药物的产地及沿革提供了便利。此说是基于上述"物名、物形"两方面,加以归纳分析,可间接考究出药物的产地。如:郭注所记述的俗名、地方名中,类似于"江东呼为……"的记述多处可见,这就明确指出了药物的出处,再辅之药物的形态描述,从而不难得出药物的产地,乃至于确定药物的种类。

    《尔雅》及郭注对本草学的发展进步的作用和影响是相当大的,正因为《尔雅》中所含有的本草学内容,故而尔雅》及郭注倍受历代本草学家推崇,许多本草学家在编撰本草著作时,均仔细翻检、引述,以其为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4. 《神农本草经》

    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至《山海经》、《诗经》出现的药物记载,以及其后马王堆医学帛书中的药物紫堇等形态、采集时间的说明,表明我国药物知识和经验积累由来已久,何以谓之"本草",宋·掌禹锡《补注神农本草序》称:"盖上世未著文字,师学相传,谓之本草。""本草"一名最早出现于史书则见于《汉书·平帝纪》所载,元始五年"征天下通知……方术、本草……教授者,遣诣京师"。另《汉书·楼护传》也记载:"护少随父为医长安,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①《神农本草经》的著者及编著年代 秦汉时期托古之风盛行,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云"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于神农黄帝,而后始入说。乱世闇主,高追其所从来,因而贵之"。由此而来,把《内经》改称为《黄帝内经》,把《本草经》称之为《神农本草经》便不足为奇了。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的用药经验的总结,关于其成书年代,历来有诸多议论,主要有:
, 百拇医药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云:"秦人灭学,董卓焚书,典籍错乱,非止于此。譬犹本草,神农所述,而有豫章、朱崖、赵国、常山、奉高、真定、临淄、冯翊等郡县名。出诸药物……皆由后人所羼,非本文也。"认为该书渊源很早,只是后世经过战乱有所篡改,以致把汉代郡县名称也加进去了,乱了原有面貌。

    近人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卷三》称,《神农本草经》"东汉三国间盖已有之,至宋齐间,则已成立规模矣。著者之姓名虽不能确指,著者之年代,则不出东汉末,迄宋齐之间"。

    ②《神农本草经》内容介述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系本草学著作。该书总结了战国时期的许多用药经验,经秦汉医家不断地抄录增补而成。原著已于唐代初年失传,现今流传的辑本有多种,其中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本流行较广,森立之辑本考证较详。今人马继兴有《神农本草经》辑复本。

    《神农本草经》一般为三卷本,另有“序例”,序例是药物学的总论。三卷各论是按照上、中、下三品分类的药物解说。每药均依次分记其药名、性味、主治病症、及药物的别名,生长环境等。
, http://www.100md.com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较丰富,反映了我国东汉以前药物学的成就。

    具体表现为:

    ⑴提出了药物的三品分类法

    《本经》共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在药物的分类,提出了上、中、下三品分类法。“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

    ⑵论述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

    论述了药物"君、臣、佐、使"配伍的原则。提出药物"七情和合",即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反、相恶、相杀七类药物的配伍宜忌。论述了药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指出五味(酸、咸、甘、苦、辛),四气(寒热温凉),有毒,无毒,有关药物的加工和剂型。提出了用药原则、按照病因、病位的用药要求和服药方法等。

    ⑶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

    书中所载主治病证包括内、外、儿、喉耳、齿、眼等各科的疾病170余种。在药用价值上,书中绝大多数药物临床应用都有很高的疗效,如补气的人参、黄芪,补血的当归、地黄,解表的麻黄、桂枝,泻下的朴硝、大黄,去寒的附子、吴茱萸,清热的黄连、石膏等,至今仍然沿用。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经典性的药学著作,不仅为我国古代的药物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医药学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增补内容,形成了众多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至今仍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珍贵的早期中药文献。,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