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名医名人 > 名人与养生 > 孙思邈
编号:10186961
造次必于医 颠沛必于医——孙思邈的敬业精神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23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薛公忱

    隋唐名医孙思邈之所以能在医学上集前人之大成,并高出于同辈,具体因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当是其百折不回的敬业精神。他一生从医,矢志不移,直到百岁寿终。孙氏曾在其名著《千金要方》中坦露这一心迹。他说:“古之哲医,寤寐俯仰,不与常人同域。造次必于医,颠沛必于医。故能感于鬼神,通于天地,可以济众,可以依凭。若与常人混其波澜,则庶事堕坏,使夫物类将何仰焉?由是言之,学者当摒弃俗情,凝心于此,则和、鹊之功因兹可得而致也”。

    这一段话是赞扬“古之哲医”的,实为托古以言志。他认为,既做医者,所思所为就不能混同于常人。即使处于仓促急迫之际,流离困苦之境,也要专注于医。这样的医者才能感动鬼神,通晓天地,救死扶伤,为人们所信赖。倘若随波逐流,让“俗情”牵心,其医术势必不精,岂可为患者所信赖?孙氏衷心呼吁广大医者,一定要“摒弃俗情”,专心致志于医道。果能如此,就可以获得先秦医和、扁鹊秦越人那样的成就。这是孙氏的肺腑之言,也是其经验之谈。
, http://www.100md.com
    医学史表明,一个医者能否专注于医药学术,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权势的诱惑。孙氏在抵御这一诱惑方面,堪称楷模。凭孙氏的天资、学识、能力,在当时人才匮乏的情况下,不难谋到高官厚禄。事实上,隋、唐两朝的最高统治者均欣赏其才干,并一再授爵封官,诸如“国子博士”、“諫议大夫”等。这在“常人”看来,多么难得的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良机!而孙氏却“称疾不起”,一而再、再而三地“固辞不受”。当时及后世之人往往将孙氏的这一人生选择完全归因于“出世”思想。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误解。勿庸置疑,他有“出世”思想,但这绝不是其拒不出仕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乃是专注于医。综观孙氏一生的行事、著作,其思想主流是积极“用世”,建功立业。只是他的“用世”的手段是医药学术,而非从政为官;他要建树的是“和、鹊之功”,而非军、政大业。否则,他就不会殚精竭虑于医疗和著述了。他精研儒、道、佛的思想,广究百家之说,乃是“大医”的需要,而不是要成为真正的儒者、道士和僧人。由《千金要方》首二篇《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不难发现和明白孙氏的这一人生目的。此二篇乃可与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誓言》相媲美。
, 百拇医药
    孙氏十分痛恨轻视医道、追逐权位的“俗情”。他指出:“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阙而弗论。吁可怪也。嗟呼!深乖圣贤之本意”。 他认为轻视医术、追逐权位是不正常的“可怪”现象,违背圣贤们的本意。当时还有一些势利之徒,偶学医术,“又非真好”。他们身处医林,却志在朝廷;手捧方书,而心谋权位。“如此之辈,亦何足言!”孙氏鄙视这些“末俗小人”。

    特别令他痛心的是,学医的后生不认真。为帮助这些后生,孙氏不遗余力。他说:“后生志学者少,但知爱富,不知爱学。临事之日,方知学之可贵。自恨孤陋寡闻。所以悯其如此,忘寝与食,讨幽探微,辑缀成部,以贻未悟。有能善斯一卷,足为大医”。

    据此可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之作,乃为帮助当时及后世学医者。其惓惓之情,溢于言表。

    孙氏这些言行,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情真心诚,超脱流俗。如果他当时也混同于“俗情”,就不可能成为“生死人”的“神医”和“药王”了。现今医药工作者应当从中获取思想启迪和教益。,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