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正文
编号:10187104
《健康报》记者在“SARS风暴最中央”的日子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24日 医业网
     “医生在为护士感动,护士在为患者感动,我在为所有的人感动”冲向SARS风暴最中央——记我的同事、“战地记者”王燕松

    《健康报》2003年6月23日:

    一个初夏的午后,他——我的同事、本报摄影记者王燕松,向我讲述了在普通人眼里足够用惊心动魄来形容的“ICU病区非典生活”。

    “主动请战,我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并非逞匹夫之勇,更不想哗众取宠。我就是觉得,在卫生系统经受空前考验的历史时刻,作为健康报的记者,应该上一线,实实在在地做些工作。”王燕松这样解释他当时的“热血沸腾”。

    为他的执著和敬业所感动,报社批准了他的请战并为他联系“进驻”中日友好医院。他盯上了ICU病区:那里收治的都是最危重的病人,那里时刻涌动着生命的大悲大喜。当晚,他和ICU病区主任李成辉谈了进病区的想法,李成辉不相信。第二天上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肖正伦教授来医院交流SARS治疗问题并进病房会诊,王燕松一直跟踪采访拍摄,没有流露出任何惧怕的情绪,李成辉开始对他另眼相看了。

    “他知道我不是来做秀的,但还是用一种挑战的口吻说:‘我的病区可比这邪乎多了,你敢进去吗?’”

    “我不进去,我干吗来了?”

    “抱着被三层塑料袋包裹的相机,270多张照片都是蒙着拍的,我压力大得睡不好觉。”

    早上715分,王燕松跟着医护人员从住地出发,一上班车,所有的大夫护士都默不作声。他们明白,后面的几个小时要承受多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都在有意识地保存体力。王燕松体会到了一种无声的暗示:与SARS作斗争是很严肃很危险的事。在跟大家一起穿防护服时,只听见衣服的刷刷声,平时活跃的护士也都缄默了。记者的直觉告诉他,“暴风雨就要来临”。

    全副武装走进ICU以后,生理上明显不适。“呼吸极度困难,行动极其笨拙,抱着被三层塑料袋包裹的相机简直不知道怎么拍,总觉得差气儿。几分钟以后才找着了一点感觉,虽说拍了270多张照片,可都是蒙着拍,全凭感觉。一会儿护目镜上一片雾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8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