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188550
临床病例讨论——艾滋病误诊为SARS 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2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24期
     自2002年11月我国广东省报告了首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来,截至2003年5月31日SARS已经波及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总发病8360例,死亡764例,以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疫情为重。其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引起各国政府和医学研究领域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4月30日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颁布了SARS的诊断标准,5月20日又对该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补充。但由于SARS无特异性早期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靠临床诊断,而疾病表现的多样性和交叉性使误诊难以避免。现将我院误诊为SARS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1例病例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0岁,未婚,无业,北京人。因气短3个月,加重伴间断发热20天于2003年5月9日入我院急诊。病人于2003年2月16日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3层楼后气短、喘息,休息后可缓解。不伴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及其他不适。外院X线胸片和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先后输注抗生素并服用中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稍缓解。4月14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气短、喘息,伴乏力,活动后明显。此后症状逐渐加重,不能平卧,夜间呼吸困难明显。无咳嗽咯痰、头痛、肌痛、腹泻等。4月30日出现低热,T 37.4℃,当地卫生院胸片示“双肺片絮状阴影”, 血象“白细胞不高”,血沉 52 mm/h,予头孢曲松、激素等治疗(剂量不详)并隔离1天后体温降至正常,但气短无明显缓解,5月8日呼吸困难加重,当地卫生院怀疑SARS 转来我院。发病以来出现明显乏力、纳差和消瘦,体重下降约5 kg。
, 百拇医药
    既往史 2003年1月曾患左腰部带状疱疹。否认输血史、吸毒及高危性行为史。近期与其密切接触者无类似发病。

    体格检查 T 38.3℃,R 35次/分,P 110次/分,BP 120/70 mmHg 体形消瘦,神志清楚,呼吸急促,无皮疹。双颌下及颈前部可及多个小淋巴结,直径0.2~0.5 cm,活动度好,无触痛。咽无充血,口腔内未见白斑。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率11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心脏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 入院当日(5月9日)血常规WBC 9.6×109/L,GR 83.9%,LY 1.2×109/L。血气(自然状态下):pH 7.49, PO2 43.8 mmHg,PCO2 24.1 mmHg。胸片示双下肺弥漫性斑片状、网格状阴影(图A)。次日(5月10日)血常规WBC 10.9×109/L,GR 90.9%,LY 0.7×109/L。T细胞亚群检测示CD3+
, 百拇医药
    T细胞比例77.7%,计数584/mm3,CD4+ T细胞比例6.3

    %,计数47/mm3 CD8+ T细胞比例67.4 %,计数507

    /mm3。临床考虑“SARS”,予氧疗、利巴韦林、头孢呋锌钠、阿奇霉素、甲泼尼龙40 mg/12h治疗。

    为除外其他疾病,还进行了军团菌抗体、支原体抗体和衣原体抗体检查,均为阴性。ELISA及胶体金方法初筛血HIV抗体(+),后经免疫印迹法确诊试验检测阳性。临床诊断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即停用利巴韦林、阿奇霉素等,改为复方磺胺甲唑2片 4次/d,甲泼尼龙从80 mg/d×5d→40 mg/d×5d→20 mg /d×5d治疗。患者未再出现发热,气短症状逐渐缓解。复查血气(自然状态下):pH 7.449,PO2 77.6 mmHg,PCO2 22.9 mmHg。随访胸片提示双肺斑片状、网格状阴影逐渐吸收(图C、D)。5月21日胸片和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完全吸收(图E、F)。
, 百拇医药
    图A显示双肺受累(入院时)

    图B

    2日后双肺病变进展

    图C和D治疗后双肺病变改善
, 百拇医药
    图E和F恢复正常

    讨论

    本病例为年轻男性,居住于北京地区,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发热为主要表现,胸片表现为双下肺野弥漫性斑片状、网格状阴影,血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降低,抗生素治疗无效。根据卫生部有关SARS的临床诊断标准考虑符合SARS的临床诊断。但SARS诊断不能解释此病人的临床全貌,分析如下:(1)流行病学上,该病人虽居住于北京地区,但无明确的SARS 病人接触史,其发病期间内与其密切接触的人,包括家属、朋友及医护人员等无一人类似发病。此外该患者起病时间有3个月,不符合SARS的潜伏期。(2)临床表现上,该患者有3个月的渐进性呼吸困难,发热与呼吸困难不平行,热程短,热度不高,与国内外报告的有关SARS病例的临床表现不一致,并且全身中毒表现如乏力、消瘦、纳差比较突出。因此我们对该患者SARS 的诊断提出了质疑。

    卫生部的诊断标准中提出SARS的诊断要除外其他疾病,如普通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机会性感染、军团病、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甲亢等疾患。对于该病人,抗生素治疗无效,可除外普通的细菌感染;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抗体等检查除外了非典型病原菌肺炎。患者本人否认输血史、吸毒史和冶游史,但对年青人不明原因出现带状疱疹、消瘦和呼吸困难要警惕艾滋病。因此我们对该患者进行了HIV抗体检测,结果两次初筛试验均阳性,进一步行HIV确证试验亦阳性。结合患者影像学改变和T细胞亚群检测,最终确定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病的诊断。
, 百拇医药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是由卡氏肺孢子虫(也称卡氏肺囊虫)引起的呼吸系统机会感染,是一种原虫病。1942年Van der Meer 首次报告了由其引起的人体感染。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现PCP是艾滋病患者最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约50%左右的艾滋病病人会出现PCP,也是艾滋病病人重要的致死原因。潜伏期多数为1~2个月,多起病急,表现为发热、干咳、气促、心动过速、鼻翼扇动、紫绀,可有胸痛,最终导致呼吸衰竭。未治疗者数日内死亡。病人体温可正常或低热,少数在38.5℃~39℃。体格检查肺部阳性体征少,或可闻及少量散在的干湿罗音,体征与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不成比例。X线检查往往在起病1周以后出现双侧间质弥漫性网格状、条索状或斑点颗粒状阴影,自肺门向外扩散,以后可融合成结节或云雾状,或有空洞形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与原发病有关),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血气分析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常在60 mmHg以下,动脉血PCO2正常或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大,可有呼吸性碱中毒,晚期出现呼吸性酸中毒。由于PCP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来确诊。可取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经支气管肺活检,进行六胺银染色法检查包囊,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卡氏肺孢子虫,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治疗上主要是针对病原治疗(包括复方磺胺甲唑、喷他脒以及克林霉素-伯氨喹等)和氧疗、激素等治疗。
, 百拇医药
    值得注意的是,该病人的T细胞亚群检测发现T细胞总数和CD4+

    T细胞明显降低,而CD8+ T细胞计数正常,存在异常的细胞免疫激活,符合艾滋病晚期的免疫改变。我们实验室对SARS病人进行了T 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结果提示急性期SARS病人的

    CD4+ T细胞明显降低,但CD8+

    T细胞也呈突出的降低现象,与正常人相比有统计学差异。98例SARS病人中有96.9%的病人(95/98例)T4细胞绝对计数低于正常,94.9%的病人93/98例的T细胞绝对计数低于正常 83.7%的病人82/98例的T8细胞绝对计数低于正常。因此我们推论SARS病人急性期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但其CD8+

    T细胞降低的机制不明。在这一点上该病人的CD8+

    T细胞正常,与我们对SARS病人T细胞亚群改变的初步认识不相符,也为我们推翻SARS诊断提供了帮助。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由此病例我们得出经验教训,SARS是目前一种新的尚未得到完全认识的流行性疾病,在目前尚无普遍应用的特异性确诊手段情况下,临床上对发热伴有胸片改变、淋巴细胞降低的病人,在警惕SARS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除外其他疾病,进行全面分析、考虑并采取相应的诊断措施,以减少误诊率。, 百拇医药(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 吕玮 李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