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特别报道
编号:10190426
奔向新辉煌:SARS之后聚焦中医药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77期
     中药材市场监管难于上青天

    中药材市场是中药材发展储存和交易的重要场所,它搭建起了药农与生产企业之间的桥梁,在繁荣中药产业、促进地方经济中举足轻重。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年销售额近200亿元,占全国中药材销售总额的70%。然而作为中药材流通主渠道的中药材市场,其状况却令人堪忧。

    怎一个乱字了得

    2003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亳州柴火料的“妙用”》为题曝光了亳州中药材市场以切制后的茄子杆、辣椒杆假冒中药材藿香销售坑害消费者的事件,这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抗“非典”的关键时刻,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6月12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公安部和国务院纠风办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赶赴亳州,对该市场进行了明查暗访,结果发现该药市在被曝光,特别是在市政府进行了为期10天的初步治理后却混乱依旧,出售假劣药材、违法经营中药饮片、中西成药、国家保护动植物和有毒药材的情形竟比比皆是。
, 百拇医药
    而仅在一年多前,也就是的去年5月12日,央视也曾以《假药侵入‘药都’》为题曝光了亳州中药材市场经营假劣药材及超范围经营的现象,而在此前不到两个月,即2002年的3月2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刚刚下发过《关于开展药品药材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其中就包括对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整顿。

    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是什么力量使亳州中药材市场与“整顿”绝缘?这种现象在全国其他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否也同样存在呢?

    下面两组数字也许可以帮我们找到答案。

    2002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的88种1075件样品进行了抽检,不合格率高达40%。

    2000年和200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曾两次组织有关单位对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所经营的中药材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抽验,共抽取样品1327批,涉及药材167种,结果有678批不符合规定,涉及品种109个。在2001年的市场抽验中,不合格率超过50%的药市有12家,其中最高者达95.5%,最少的也有25%。而在51个抽验5批以上的品种中,竟有13个品种的不合格率高达100%!
, http://www.100md.com
    管理不到位是关键

    为什么中药材专业市场年年查年年不合格?中药材专业市场秩序混乱屡禁不止的症结何在?

    一位从事中药材经营几十年的人一语道破天机:“中药材市场卖假药在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这种现象在各药市普遍存在,关键就是没有有效的监管。”

    “中药材市场一般都是由当地政府来进行管理的,政府投资建市场,其目的是繁荣地方经济,这种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出于保护地方经济的目的,也往往会忽视管理和人员的培训,这就在无形中促进了造假行为的产生。”中国药材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润怀也指出了同样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以前进入亳州药市经营中药材的程序非常简单,摊主在首先向工商局申请取得营业执照和生产经营许可证后,只需向中药材交易市场管委会交纳相应的摊位租金,就可以出摊了。之后,摊主再向当地药监局进行申请,有关人员会到摊位来“看看”有没有出售假劣药材或超范围经营等违法现象,如果没有,就可以发放中药材经营许可证,至此,经营就完全名正言顺了。
, http://www.100md.com
    不难看出,这种管理存在着明显的漏洞,即经营先于对药材质量的检查,当经营已变为既成事实的时候,对药材质量的监管很难不流于形式。于是一个当初设计容纳几百家摊位的药材交易市场中常常会有上千户在经营,这其中还不包括没有经营执照的不法经营者,药市的“异常”繁荣也就不难理解。“在非典期间中药材涨价的时候,甚至卖菜的、杀猪的都跑来经营中药材”,一户摊主这样告诉记者。

    那么药市在抽验不合格并经过整顿之后,是否又有相应的复验机制呢?“应该是有的。但是各地的执行情况不一样,应该复验多少次,间隔多长时间复验一次,是由当地的监管部门来决定的,不过这种检验做得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室主任林瑞超博士这样回答记者的问题。

    同时,既然是管理,就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有关中药材市场的管理及整顿仍然没有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完善的《中药材市场管理办法》,而且一些省药监局和各地方药监局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中药材市场进行管理,对于经营者也没有相应的资质认证。尽管国家目前正在推广GSP认证,但GSP是按普通药品流通环节的一般共同规律制订的,而中药材是一种特殊产品,它既是农副产品,又是药,且现阶段的经营者很多是农民个人,因此应该适应中药材市场的特点出台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而不能将其混同于GSP。”
, 百拇医药
    此外,多头管理、流通秩序不规范以及药商经营素质不高,为了一己私利而大赚“昧心钱”也是导致药市“市风日下”的重要原因。

    管好也许并不难

    那么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否真的“无药可医”?真的只能在一次次的治理与反复中无休止地混乱下去?

    “其实中药材专业市场并不是治理不好”,林瑞超博士坦言,“我认为,关键是12个字,立体管理,各司其职,严格执法。这三者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否则最终仍会流于形式。具体地说,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管理者都应该保持这样一个清醒的概念,那就是中药材是药,它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必须恪尽职守,确保药材质量。同时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必须划分清楚,并具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监管。”

    而一位业内人士的话也许更加直白:“要想从根本上治理好药市就必须完善监督机制。就好比为什么我们能够控制非典的流行?关键是责任到人,瞒报或是工作不力的责任人会被撤职。如果我们能以这样透明和雷厉风行的态度治理药市,情况肯定大为改观。”
, http://www.100md.com
    “提高药商素质也刻不容缓”,林博士接着补充。“必须对中药材的经营者进行资质审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那位官员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药商在入市前必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考试,并向合格者发放《中药材经营资格许可证》。一个合格的经营者至少应该熟悉他所经营药材的产地、规格、质量标准、用途、毒副作用,具备基本的中药专业知识并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可是这一部分目前没有明文的规定和要求。”

    从6月20日起,亳州药市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停业整顿,一场彻底的“清洗”正在上演。目前该市正在对所有的经营者逐一进行重新登记,据从药商处了解到的信息,此次的审核与以往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除了必备的营业执照和生产经营许可证外,药商在入市前需领取一张表格,详细填写住址与联系方式,并经当地派出所和委员会确认,以确保出现问题后能够及时找到责任人。填好表格后,药商便可以领到一张经营入场许可证。之后,他必须与市场管委会签订合同,保证今后不能违法经营,并向管委会交纳1万元的风险金(一旦再发现问题,风险金将不予退还,不法药商也将被逐出药市,须待6个月后经过培训才能上岗)。此后经过3~4天的法规培训并交纳摊位租金,取得中药材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入市经营。
, 百拇医药
    这样的措施是否会有效?其效果又会如何呢?

    “应该是有效的”,一位药商承认,“至少那些‘游击队’将无法入场,而他们的药材质量往往是最差的”。中国药材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润怀对此的评价则是:“这种措施应该有一定的效果,但能不能长期有效,还需要时间的验证,因为如果药商的不法收入超过了风险金,他还是有可能铤而走险的。我认为关键是要有一个有序的管理组织,能够经常进行检查,同时培训也应该制度化,长期地进行下去。我想不能寄希望于一次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常抓不懈。”

    变革悄然孕酿

    中药材交易市场作为中药材交易活动的主要场所,至今已的上千年的历史了,而在几千年中,它的经营模式并没有发生过根本的改变。在如今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时代,中药材市场是否也应与时俱进,突破旧有的经营格局呢?

    “尽管现代社会在市场交易中产生了许多新的形式,如电子商务,但是由于中药材自身的特点,目前许多新技术还难以应用。因为中药材的等级优劣、真伪是很难通过信息交流的形式来完成的,买卖双方还是要以见面成交的方式进行交易,也就是必须通过人流带动物流。”赵润怀说。
, 百拇医药
    那么我国目前正在推广的中药材GAP种植以及中药材和饮片的批准文号制度是否可以从最根本上扭转这个问题呢?

    “可以。”林瑞超以非常肯定的态度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有了批准文号,就意味着中药材有了生产厂家和经营单位,市场监管也会容易很多。交易市场这种形式应该只是一个初级阶段,随着种植向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药材市场也许有一天会淡出历史的舞台。”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对此表示谨慎。“尽管GAP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基地产药材在中药材交易中所占的份额毕竟很少。而且在流通中常用的中药材有1000多种,其中可家种的只有300多种,一家药厂生产少则需要几十种,多则需要几百种中药材或饮片,这些迄今为止还不可能都通过产业化种植来满足,因此药市将作为一种过渡形式长期地存在下去。”

    “但中药材市场在交易中的作用将逐渐弱化肯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为它既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其管理成本和风险也非常高”,赵润怀表示,“目前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应该是作减法,而不是做加法,即使它不消失,作为药材交易的中心,其功能也必将发生转变,由实物流动的场所转变为信息发布的中心,即中药材交易市将只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交易者在这里发布或获得的只是药材的等级规格、产地、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而交易是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据我所知,目前一些药市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转变”。
, 百拇医药
    采访手记:

    尽管记者屡次试图向亳州药业发展的有关负责人咨询一些相关情况,但却都被对方以各种理由“婉拒”,有时甚至电话刚刚接起即被挂断。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了另外一种情况,那就在药市中假药大行其道无人问津的同时,另一种管理却在“一丝不苟”地执行着。一位药商告诉记者,在亳州药市中乱罚款的现象非常普遍。药市中有一家服务公司,负责药市中所有交易的过秤,并收取交易额1%的手续费。而如果药商们在交易时没有经过这家服务公司称量的话,则要被处以少则一二百元,多则三五百元的罚款,不少药商对此怨声载道,一位向上级反映情况的“不老实”的药商甚至还因此挨过揍!但据了解,在安国、玉林等其他药市中却没有这样的规定。

    勿庸置疑,质量是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的核心,也是药市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可是如果市场监管不再是一些部门或个人的主要职责,而变为效益的“源头活水”时,其后果可想而知。而长此以往,受损的恐怕也不仅仅是地方经济,而将引起整个中药产业的雪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是中医“起沉疴”的利器,然而就在SARS之后传统的中医之术面临新生机的时候,中药的质量危机却又给我们的热情当头一棒!中医中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啊!

    常言道,“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希望亳州,也希望全国各地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能够引以为诫,籍此机会建立起一种能够促进中药材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像赵润怀在采访最后总结的一句话:“现代化就是要用规范和专业的管理程序来进行管理”。毕竟,中药材专业市场是中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它背后维系的不仅是一方百姓的生计,更是千千万万人的用药安全和健康!, http://www.100md.com(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