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90860
生物技术产业化须创新模式——投资防范刚风险 研发契合市场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14日
     近年来,我国生物技术研究突飞猛进,一些研究成果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产业化水平不高,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因重复生产、资金不足、自主研发能力弱、管理滞后、人才匮乏等而发展迟缓。对此,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数康生物技术公司总经理胡赓熙博士指出,生物技术产业化关键在于找到一种合理的发展模式。

    胡赓熙认为,机制不合理造成目前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缓慢,许多方面"缺乏"。首先是缺乏专业投资决策能力。目前风险投资基金尤其是生物技术投资基金严重缺乏具有专业判断能力的人员。从管理者到投资者,都普遍接受这样一种说法,即"风险投资只要十个项目中投成功一二个就很好了",因此在投资决策中往往碰运气,或者依赖于没有产业经验的"专家"的高论。其次是民间资本投机性强,对风险的承受力低。许多投资者希望在2到3年内获得一定的回报,较少做出更长期的投资行为,或更大规模的投资。第三是科研成果转化难。"有人无钱,有钱无人"是目前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现状。科研人员没有商业管理经验,缺乏创业投资的基本常识,不可能直接管理一个公司,而绝大多数投资者又不具备管理高技术公司的能力。因此,在科研成果由于缺少经费和管理经验而离产业化有着相当的距离。

    "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新的方式才能以资金的形式推动生物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中国的生物产业发展必须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机制。"胡赓熙如是说。他认为,由于中国和国外在机制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而应从实践中探索属于自己的发展机制。对此,他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应正确对待风险与投资的关系。投资者必须对生物产业有一个理性的、冷静的思考。在投资一个生物高科技项目时,必须充分认识到投资本身的风险,并对风险有一个客观的接受方式,对公司发展有一个合乎逻辑的策划。例如,投资目的是"全面开花"还是只做一类产品?投资风险是否是投资失败的原因或借口?同类项目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在哪里?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投资者深思熟虑。--建立合理管理模式。管理者必须有一定的策略能力和操作能力。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了解这个产业发展的规律,清楚地意识到经济环境对公司的影响,知道什么时候要达到什么目标等。同时一个高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学会管理人,特别是公司赖以生存的研发队伍。--研发、生产、销售要融为一体。研发者需要摆脱实验性研发的心态。一般来说,研发出来的东西,最合适消化的就是研究者本身,如果他有足够的生产和销售能力的话。对研发者来讲,他采取的技术路线必须是与管理者提出的商业途径相吻合的技术路线,即开发策略与公司运行策略必须匹配;同时他所研发的产品必须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产品。,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