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0193398
把“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归属于反治法是错误的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88期
     这些天在《中国中医药报》的网站上出现了:“热因热用,寒因寒用”是否归于反治法的大争论。对此,笔者反复地阅读了《内经》此段原文,现述见解及感想如下:

    关于“热因热用,寒因寒用”的出处是值得注意的。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它确实是根据《内经》的有关原文而来。相关的《内经》原文是:“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何为反治?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由此可知,“热因热用,寒因寒用”绝对不是《内经》原文,而是后人根据《内经》上述原文的精神所做的一种文字上的牵强附会。那么,关于“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在此的这种附会是否正确呢?

    从此处《内经》原文所表达的精神实质来看,笔者认为应如此理解才正确。“帝曰:何谓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此处的逆与从均指的是指导具体用药的正确的治法,此处的正确治法分为两种,即逆治法与从治法。此处的正治与反治均指的是在此正确治法指导之下的正确用药的具体方法。所以逆与从的含义是:根据疾病的现象(症状)与其本质(病因)的复杂关系而论治法,如果疾病现象(症状)与其本质(病因)“一致”,即疾病现象(症状)直接反映其本质(病因),则采用逆的治法。具体而言,逆法即针对疾病表现出的现象(症状)找出其本质(病因),在“寒症用热药,热症用寒药”的指导方针下逆症而正确选择用药的治疗用药方法,这称为正常治疗用药法,即原文所称的正治;如果疾病现象(症状)与其本质(病因)“不一致”,即疾病现象(症状)间接反映其本质(病因),则应采用从的治疗大法。具体而言,从法即透过疾病表现出的现象(症状)抓住其本质(病因),在“寒症用寒药,热症用热药”的指导方针下从症而正确选择用药的治疗用药方法,这称为反常治疗用药法,即原文所称的反治。当然,根据从法指导下的反治法用药,在医者临床时具体到某一病患时究竟要用多少从药,这还有一个“度”的问题,《内经》原文“从少从多,观其事也”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关键问题是——无论是归属于逆法范围的正常治疗的正治用药法,还是归属于从法范围的反常治疗的反治用药法,都是针对疾病本质(病因)的正确的用药方法。在此之所以还有正治与反治之称,只是根据具体临床实践时疾病现象(症状)与疾病本质(病因)有“一致”与“不一致”的复杂情况,提出的正确的治疗用药方法的不同称呼罢了。即《内经》作者在此把疾病本质与现象一致时的正确用药法称为正治,而把疾病与本质表现不一致的正确用药法称为反治。但是属于治疗方法的逆与从和属于用药方法的正治与反治是根本不同的概念。于是《内经》作者怕后来人在此问题上出现理解上的失误,还特别写了以下原文:“帝曰:何为反治?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以作为对反治法也是属于针对疾病本质(病因)而正确用药的方法的特别说明,意思即正治也好,反治也好,都是针对疾病本质(病因)的正确用药方法。联系《内经》此段原文的上下文,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正治还是反治都是“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在此,《内经》作者写此段文章的言外之意是:对于针对病因所制定的正确治法而言,从法相对于逆法而言比较特殊,但是作为针对病因而正确用药的两种方法而言,正治与反治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二者本身并无任何不同之处,即相同的用药方法在逆法的指导下使用则称为正治,而在从法的指导下使用则称为反治。

    当我们搞清楚了《内经》原文中的逆法与从法、正治与反治的真实含义及其概念以后,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各位网友所争论的“热因热用,寒因寒用”是否属于反治法的问题其实是治法上的逆与从的问题,这与具体正确用药的正治与反治完全是两码事。因此“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只能说是从治法,绝对不能说是反治法。, http://www.100md.com(彭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