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全国名中医 > 张伯礼
编号:10193408
抓住机遇 不负历史--与天津市中医抗SARS总指挥张伯礼教授一席谈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89期
     走进盛夏,逞凶数月的SARS疫魔终于节节溃退,渐行渐远,到6月13日,天津、内蒙、河北、山西等省市区被WHO从疫区的名单上删除;6月24日,北京又迎来了“双解除”……在原来被划为疫区的城市里,人流车流重又变得稠密,生活又恢复了昔日的从容与繁忙,惊心动魄的疫情正在成为人们的回忆。

    然而对于天津市中医抗SARS指挥部总指挥、天津中医学院院长张伯礼教授而言,与SARS搏斗的日日夜夜却如斧凿刀刻般令他难忘。在天津首次中医抗SARS总结会上,记者第一次见到了张伯礼教授和那些从SARS一线归来的年轻的中医药工作者们。虽然经过了休整,可从他们的脸上,依然能够看到疲惫的影子,但是他们的神采却依旧飞扬。在这次回顾总结会上,张伯礼充满感情地对记者说,“在天津市抗SARS斗争中,我们中医队伍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虽然没有硝烟,但一样惊心动魄,我们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无愧人民,不负历史。”

    “在疾病肆虐的危急关头,中医药必须发挥作用,否则就谈不上平等的学术地位。”
, 百拇医药
    谈到中医走上抗SARS的主战场,张伯礼教授深有感触。“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在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中医与西医的学术地位是不平等的,这是毋庸讳言的现实。但是,学术地位的平等不是等来的,也不是上级部门给的,而是要靠全体中医药界同仁齐心奋斗才能实现的。从历史上看,东汉末年,灾疫连年,病死成片,‘伤寒十居其七’,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流传百世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卓成大家。上世纪50年代中期,华北地区乙型脑炎流行,蒲辅周等著名中医专家制定了中医防治方案,获得成功,推动了中医药开始走上现代发展的旅程。这一切都说明,当国家民族面临重大疫情威胁的关头,中医药只有在临床上有所成效,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才能确立和巩固自己的学术地位,中医药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张伯礼激动地说,SARS疫情爆发时,我们既感到它是一场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强烈地意识到,这是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契机。抓住这个机遇,在与SARS的搏斗中发挥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取得防治SARS的第一手经验,既救民于疫难之中,又发展了中医学术,将在我国疫病防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医的学术地位也将得到提高。那时,我们将和西医同道有共同语言来切磋问题,探讨学术。否则,我们只能是听众,是历史的见证者,而不是参与者。那样,我们将愧对人民,愧对中医事业,愧对历史。
, 百拇医药
    正是基于“有为才能有位”的观点,张伯礼和他的同道们采用多种形式为中医请战,利用各种机会宣传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并积极为中医进入抗SARS主战场作准备。早在今年初,张伯礼两次赴广东出差,详细了解和收集了大量SARS信息,并派专人从网上收集整理信息。4月25日,他组织一批名老中医推出了第一个“天津地区中医药治疗SARS技术方案”,组织设计了中医抗SARS临床研究设计方案,包括CRF表的设计、临床随机方案设计、具体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计划等。4月底,张伯礼组织一批科研人员,不分昼夜连续奋战72小时,编辑出版了全国第一册10万余字的《非典资料专辑》,印刷4000册,寄往京、广、津、冀、晋等疫区一线和20余省的非典指挥部。隔离区里的医务人员收到后如获至宝,因为当时没有任何非典的系统资料可以参考。

    “疗效才是硬道理,抓住疑难问题,显现中医药优势。突破一点,带动一片,还是靠疗效,争得了参战权。”

    张伯礼教授介绍说,在初期,中医机构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与西医统一编班,执行西医方案,我们在全市非典专家组反复强调,不能把中医当住院大夫使用,必须发挥中医药的特长和优势。同时,抓住时机,用事实说话,针对西医较棘手的问题,有组织地开展中医药救治工作。一附院对口支援的天津市胸科医院,在张玉环院长支持下,张伯礼教授指导张军平博士从一位喘憋严重的危重患者开始,加用中药“生脉注射液”和一附院制剂“化瘀通脉注射液”益气活血,治疗3天后,使其喘憋的症状有明显缓解。突破一个,带动一片,专家组同意给更多患者使用中药治疗。中医医疗队抓住了这个时机,紧急部署,从病房中抽出部分中医大夫,参加各病区会诊治疗工作,以后又推广到传染病医院。通过对近80位病人进行缜密观察,大胆采取中药干预治疗,使很多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中药有效,病人间开始流传了;中药有效,各病区的医生间开始交流了。这说明了什么?疗效就是硬道理。随着中医药疗效的显现,中医药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各级领导的重视,中医专家会诊已成为SARS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中药“化瘀通脉液”也成为天津市SARS治疗的常规指定用药。
, http://www.100md.com
    难怪张伯礼教授如此自豪,正是因为他和他的同事们的不懈努力,靠中医的疗效争得了参战权,中医药终于走上了天津抗击SARS的主战场。

    “天津中医药抗击SARS大事记”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5月15日,天津市成立以林立军为组长的SARS中医药治疗工作小组;成立以张伯礼为组长的SARS中医药治疗专家组,并制定了“天津地区SARS中医药治疗技术方案”。

    5月17日,天津市抗SARS领导小组决定成立中医治疗SARS指挥部,以张伯礼、林立军、张大宁为一线总指挥,以吴咸中、石学敏、戴锡孟为顾问,统一组织协调全市中医力量,建立完整的中医治疗技术方案和运行机制,派出成建制队伍,组建中医病房。

    5月18日,成立了由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二附院、天津中医研究院的医护人员参加的医疗队,进入海河医院和天津市传染病院,设立两个中医病区。
, 百拇医药
    5月23日,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的29名医护人员,在副院长马融博士带领下,进入天津传染病院,对甲二病区的SARS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24日,中医二附院32名医护人员在副院长孙增涛博士带领下,进入海河医院,组建中医病区。这是中医首次成建制地担负起整个病区的治疗工作。

    中医“成建制地进入”已经成为天津市战胜SARS的一条成功经验。张伯礼兴奋地对记者说,天津市有关领导已经表示,中医药人员成建制地担负起一个病区的医疗救治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今后如果出现新的疫情,天津市将优先考虑中医药介入,并且是“成建制地进入”。

    “舍得把最优秀的青年人才放到抗击SARS的最前沿,让他们经受最艰巨的考验,从而为中医药事业造就一批最坚强的骨干。”

    “SARS是一场特殊的严峻的考验。它考验我们的党性,考验我们的斗志,考验我们的能力,考验我们的胸怀和胆识,也考验着我们对于人民,对于中医事业的忠诚。”张伯礼教授动情地说,“我们这些中医年轻学者令我感动。面对SARS,他们没有一个人选择退缩,捧起他们的请战书,让你热血沸腾,让你止不住流下热泪。倒是我们这些做领导的,需要面对更加困难的抉择。如果考虑两个附院的正常业务工作,我们应该把精兵强将留下,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人才损失,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医院的业务不受影响;但从整个中医事业和培养一批学术骨干的角度看,我们觉得更应该把那些技术好、业务精、科研能力强的中青年人才派上去,让他们在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中经受磨炼,更快地成长。但是这种选择真是太难了!SARS隔离区随时有感染甚至牺牲的风险,对医院、对家庭都是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决心真是不容易下啊!”
, 百拇医药
    张伯礼擦干眼角的泪水接着说,“应该感谢这些年轻人。他们的请战热情帮助我们下了这个决心:宁负医院,不负历史!派最精锐的队伍上去!在派往SARS一线的150名同志中,有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16人,博士后2人,博士10人,硕士8人,副院长2人,科主任13人,主治医师12人,护士长20人……现在看,我们的决心下对了。这些走上SARS前线的同志,不仅具有扎实的中医功底,较高的科研素质,而且有着丰富的西医急救知识和能力。进入隔离区后,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中医技术娴熟,科研能力强,团结协作好,与后方专家组一起取得了多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经过SARS一线的锻炼,这些年轻人的临床技术、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中医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都有了很大的飞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年轻人一定能成长为中医药事业的栋梁。我为他们感到欣慰。”

    “广泛介入只是给了实践机会,只有认真总结经验,积极进行理性思考,注重提炼规律性的东西,才可能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
, http://www.100md.com
    张伯礼教授说:“我们非常重视这个机遇,广泛介入只是给了我们实践的机会,只有认真总结经验,注重发现与以往疾病的不同点,积极进行理性思考,注重提炼规律性的东西,才可能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真正做到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历史。”

    为此,他们组织了不同层次的中医药人员对SARS治疗技术方案反复研讨、修订;组织天津市名老中医对典型病例进行会诊;组织在校研究生进行SARS中医证治学术讨论会;编辑出版了15万字的《天津中医药》非典专辑。

    他们对SARS治疗提出了中肯意见,并被西医同道接受:利巴韦林使用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十天以后即可停用;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合用是否合理;免疫球蛋白使用害大于利;氧浓度过高,流量过大,也会造成肺损伤……。

    他们对颇有争议的激素使用问题也总结了自己的经验。使用时机:发热期,尽量不用激素退热,而使用中药制剂;渗出进展期,早期足量使用;后期即使肺片又有进展,也不轻易使用。使用原则:宁小不大,宁短不长,见好就收,(渗出被控制,有所吸收就开始撤减),慎用冲击疗法。
, http://www.100md.com
    他们认为出院标准不是治愈标准,要重视恢复期治疗;肺片条索状、网格状阴影经过益气养阴、软坚散结治疗,在4~8周内大多都可以吸收,因此对肺纤维化诊断宜慎重。

    他们组织中医流调人员进入病区,开展了证侯学调查。提出了SARS病机特点是外毒引发内毒;毒、热、痰、瘀诸邪交织,杂而为患;邪恋气分,搏在中焦;疫毒炽盛,气闭阳脱。在治疗上总结为:把握病机,分期证治;早期介入,治疗前移;以气为用,以通为治的治疗体会。

    他们还认真总结了SARS与温病的差异:卫分气分症状多,而营血症状少;斑疹白蓓很少见到;气虚阴亏等正气损伤症状出现早;正伤是先伤气,再伤阴等。

    张伯礼说,SARS是一场突发疫病,中医、西医对它都是“零”认识,大家在一个起步线上,我们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抗SARS时间虽然不长,但留给我们的东西却太多了,资料正在总结之中,可望会出一批成果,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更多……。
, http://www.100md.com
    “医院建设,队伍培养,文化氛围,科学素养,几十年的积累,显现一役。医院综合实力是取胜的重要保证。”

    张伯礼教授讲,这次中医抗SARS,让我们更深刻地领会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实力就是发言权”的内涵。反推一下,若中医还是饮片汤药就很难打开局面,中药注射剂发挥了火箭炮作用。医院综合实力表现在各方面,主要是救治能力和水平。西医病区一台呼吸机发生人机对抗,就是调不好。我们附院ICU病房护士前去支援,解决了问题,令西医同道刮目相看。在全市会诊中,一个年轻的中医博士,分析胸片有理论有实践,头头是道,赢得一片赞誉。以前的一个研究成果转化到重症SARS治疗中,从提出要求,到拿出药物,仅仅两天时间,效率之高,令人难以置信。在医院条件差,医护人员感染较重情况下,一个中医副主任进入隔离区2天后就提出了病区内预防感染的操作规程和具体实施办法,令病区主任感叹不已……。

    更令人感动的是患者们的赞扬:“在病房呆的时间最长,说话最多,态度最好的就是中医大夫,我以后就到中医附院去看病”。而医护人员讲:“我们身在隔离区,但不孤独,医院在时刻关护着我们,我们除了救治患者,战胜SARS的目标外,还有一种信念,就是为中医、为医院荣誉而战。”
, 百拇医药
    中医队伍人员整齐,士气高昂,仪器装备、后勤保障毫不逊色。石学敏院士不顾危险,坚持到第一线慰问,并针对存在问题现场解决。学院党委启动关爱工程,深入到赴一线的每个医护人员家中,解决困难,解除他们后顾之忧。这种上下齐心,合衷共济的精神,建立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转化为巨大的战斗力。

    在全部的采访中,张伯礼教授没有谈到自己,但那些刚从一线下来的年轻人却告诉记者,张教授两个月来,一直参加全市重症SARS会诊工作,他还将自己的特等劳模奖金5千元,捐给了隔离区队员;医学会推荐他为全国中医抗SARS突出贡献者,他坚持让一个年轻的博士去评选;而更多的人都说,没有张伯礼教授的努力,就没有今天中医抗SARS的局面。当记者问起他个人所起的作用时,张伯礼却谦逊地说,“在抗SARS期间,中医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最根本的保证。王永炎、任继学等老一辈中医一直关注天津的工作,电话、传真不断,受益颇深;我们更直接得到吴咸中、石学敏院士的具体指导帮助;张愈、林立军局长、张大宁院长倾力支持,共同合作,这是承上。中医药同道,特别是年轻的医护人员,不顾安危,英勇奋战,表现了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他们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这是启下。我只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场抗击SARS的斗争中,通过自己和同志们的努力,把中医药推上主战场,为中医药学术地位的提高尽一份绵薄之力,为中医后继人才的培养创造一点有利条件。天津中医抗SARS工作,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赞扬和市委、市政府表彰,我们没有辜负历史的选择。”, 百拇医药(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