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中医药治疗
编号:10193432
SARS患者的肺康复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3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90期
     王 寅 刘元石 彭唯娜孔令青 燕 东(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我们医疗队本次接管的是平均发病天数已14~17天的患者,此时是患者病情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向愈还是转为坏病,调动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至关重要的。

    查房中我们发现患者普遍反应气短,胸闷,动则气喘汗出,疲劳倦怠,心悸。因此,患者除入厕及必要的进食水外,大部分时间均是平卧在床,不敢活动,有的患者甚至向我们询问:是否运动后会加重病情,导致猝死?在SARS的早期及危重期,患者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及肺泡支气管炎症、肺纤维化、实变的病症时,减少活动及减少能量消耗无疑是很重要的,安静平卧是最好的选择。但这种状态对恢复期病情开始平稳好转的患者是不合适的。祖国医学的观点是整体恒动观,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天地,与自然界万物、天地、四象、五音、五色、五方均相连,宇宙是运动的,从而有了白昼、四季,人类只有在运动中才能繁衍生息,亦即“天地有五运之郁,人身有五脏之应”。
, 百拇医药
    SARS患者因肺内实变,影响了正常的呼吸,气机失调,才有了所谓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气者,人之根本也”。其性宜动而贵流通,此乃“成败倚伏生乎动”,其运动的基本形式即为“升降出入”。故《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急慢性炎症是引起气短、疲劳的一个重要原因,病毒感染后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现象,这点在SARS病人恢复期、康复期就表现比较突出,是所有本病患者均具备的典型症状之一。因此,对“非典”患者进行“肺康复”的问题明显地居于首要地位。根据气机升降理论,在认真分析患者病情及查看病历、各项化验检测回报的基础上,除个别病危、病重,严重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吸氧5升/分条件下Sae2<90%或氧合指数<200mmHg)的患者外,我们鼓励各项指征基本接近正常的患者开始进行床上、床下扩胸运动。下肢训练是肺康复的基石,因此指导其进行床边蹲下站起、围绕床旁步行的功能训练,运动量根据患者个人体质、感觉而定,由少到多,每天坚持。经观察我们认为心排血量降低及肺活量减少是导致轻微活动后气喘和疲劳的重要原因,患者舌质暗淡亦即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原有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中药。
, 百拇医药
    开始时大部分患者难以完成预定计划,我们的经验是,首先在查房中抓紧时机向患者进行社会心理指导,教给他们处理应激与放松的方法,并通过对讲系统,随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其次在其开始运动训练后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强烈的情感活动会加重呼吸困难,焦虑与抑郁是较常见的)及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对话,帮助其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体力问题、分析控制气促的感受,并在其运动时确保安全;同时指导其合理安排膳食营养,平时注意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及水果,在维持足够的热卡摄入的基础上,避免过饱而妨碍呼吸。通风不良亦可以导致气短、疲劳,因此,我们向患者强调在室温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持门窗敞开,空气对流。

    在医、护、患共同努力配合下,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患者在开始运动两、三天后,动则气喘的症状很快减少,一周后基本消失。由于运动量增大,体力增强,患者精神明显改善,心情也变得平静、开朗,病房里开始恢复了“人气”,对战胜疾病自然充满了信心。查房中屡屡出现患者向我们主动报喜的情况:“气短、胸闷、动则气喘汗出、疲劳倦怠,心悸等情况明显缓解,睡眠、饮食亦相继改善”……,因而运动量自觉增大,运动计划亦能按时完成。经复查X胸片、及血生化各项指标,病情均大幅度好转,明显缩短了病程。
, 百拇医药
    病案举例

    患者皮某,女,37岁,因亲属间传染而发病(一家四口人同住三病区)。发病第14天,胸片显示双肺中下叶炎症侵蚀,阴影与10天前相比有所扩大,PaO270mmHg,SaO290%,自觉胸闷、胸痛、气短、憋气,口唇紫绀,动则加重汗出,舌质暗淡、苔白,口干欲饮,排便不畅。因病房内呼吸机数量有限,只得嘱其24小时中流量持续吸O2(4~5L/分),予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地龙、黄芪,服药三剂后其自觉症状有所缓解,遂鼓励其开始进行床上、床边扩胸、转身运动,并逐渐进行床旁步行训练,继服原方五剂,同时针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咨询指导,鼓励其战胜恐惧坚持运动。经过约一周的运动训练后,复查各项血生化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肺内阴影明显吸收,上述各种症状继而逐渐缓解,舌质亦由暗淡转为淡红,脉象渐趋和缓,最终痊愈出院。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SARS患者恢复、康复期,全方位肺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中医药的使用、心理支持、运动训练及营养指导等多方面的工作,对于促进病灶吸收,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治愈疾病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关键一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