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254088
从临床角度看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修订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32期
     如何修订一本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有一定难度

    1999年2月公布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确实对我们高血压专科医师的临床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无论在医疗和教学上它都成了基本的参考依据。1999年10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出台,加入了一些中国流行病学资料,但对各种药物的评价和使用方面尚有欠缺。

    近20余年,我国做了一些国内及国际多中心的大中型临床药物试验,由于人种及环境等因素,中国人对各类药物的反应与西方人有差异。因此,修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既与国际JNC7及欧洲2003年指南接轨,又融入适合于指导中国高血压治疗的内容,虽然有困难,但却是必要的。

    

    高血压治疗指南必须由流行病学家与临床医学家共同协作写出


    高血压的治疗内容中就包括了“防”。众所周知,高血压治疗分非药物治疗改良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非药物治疗如减肥、运动、低钠、少饮酒、戒烟等能加强药物的降压疗效。在“高血压前期”,非药物治疗也是预防高血压发生的重要手段。因此,高血压治疗指南必须由流行病学家与临床医学家共同协作完成,其主题应围绕“高血压的治疗”。

    不同病人应进行个体化降压治疗

    循证医学基于大规模人群临床研究,找出的规律具有其科学指导实践价值。但是对某一病人如何选择用药必须综合地进行分析,实行“个体化”用药。单纯只依据某个临床试验的结果制订强制性的适应证是形而上学的,只能供临床医师参考使用。临床实践告诉我们,对某一病人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并不需要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后才能用,尤其是目前提倡的联合用药的搭配个体差异更大。

    JNC7提出的“高血压前期”有其必要性

    “高血压前期”对我国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工作是有益的。因为从中国目前高血压病的发病状况看,只有不足45%的病人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临床工作中,相当一部分人处于”麻木不仁”的状态。不少病人数年,甚至于数十年不测血压,等到发生卒中、心衰、肾衰来就诊时才发现血压极高。这就是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医盲”。因此,要大力宣传“高血压前期”的概念,尤其对基层医务人员及社区群众。这有利于提高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提醒人们注意早期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应当看到这是主流,决不是“利用恐惧”创造更多的病人。, 百拇医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 郭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