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256706
针刺疗法(2003.08.2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03期
     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约有85%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初期就表现有上肢功能的损害,且通常认为功能恢复不如下肢。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康复科谢冬玲、朱丽芳、刘惠宇等医生临床观察了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他们的观察结果刊登在《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第7卷第13期上。他们收治了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40~73岁。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43~71岁,平均58±10岁,左侧瘫痪18例,右侧瘫痪14例。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0~73岁,平均57±10岁。左侧瘫痪15例,右侧瘫痪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1)对照组:按早期康复训练程序进行,良肢位摆放;床上活动时,健肢帮患肢活动,双手抓握,伸肘上举,左右翻身;拍打牵拉做感觉刺激,挤压关节,刷擦;做患肢负重,患手负重感觉输入训练,肩带活动等;训练上肢在活动中放置某一位置,并维持该姿势;训练伸指功能,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帮助患者恢复记忆中存在的上肢运动模式(可通过健手引导);上肢主动练习;手的基本动作及日常生活功能训练。1次/d,60min/次。其余时间由家属帮助患者训练。(2)观察组:在按早期康复训练程序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予针刺治疗。头针选病灶侧顶颞前斜线中区2/5上点和下点。选取1寸毫针针刺,接G6805Ⅱ型治疗仪,连续波型,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体针取穴:肩髃,刺激强度以肉眼看到肌肉轻微收缩为度。1次/d,20min/次。10次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三四个疗程。(3)评定方法:上肢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评估法(FMA)进行检测,包括上肢的反射活动,屈肌共同运动,伸肌共同运动,脱离共同运动的活动,反射亢进,腕关节运动,手指运动和上肢的协调运动与速度,每项检测的计分为0~2分,其中0分为不能主动完成某项运动,1分为能部分完成某项运动,2分为能充分完成某项运动,满分为66分,60分以上为上肢运动功能较好。上肢的功能活动能力采用功能独立性评测(FIM)中的自理能力检测,包括进食,修饰,洗澡,穿上衣,穿下衣和用厕,每项检测的记分为1~7分,其中1分为完全需人帮助,2分为需人很大帮助,3分为中等程度的帮助,4分为较少的帮助,5分为需要人监护,6分为能独立完成,但需辅助用具,7分为完全独立完成。满分为42分,36分以上为上肢功能活动能力基本独立。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每例患者在其生命体征稳定后,即进行第1次评定,治疗三四个疗程后进行第2次评定。结果证实: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FMA值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肢运动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FI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
, 百拇医药
    针刺对面神经再生逆行轴突转运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日前,《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第7卷第13期载文刊登了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滨、高炳庆、何竞等对针刺对面神经再生逆行轴突转运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他们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观察针刺对面神经逆行轴突转运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以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针刺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机制。他们选择同龄成年健康的新西兰兔180只,雌雄不限,体质量1.8~2.8kg。均在30mg/L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下,分离暴露面神经上颊支,在手术放大镜下切断神经,用硅胶管将两断端嵌入并缝合固定,形成再生室。术后动物根据体重和雌雄,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只,每组的90只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小组,每小组各30只。分别接受125I-BDNF,125I-NT-3或125I-NT-4再生室内注射,10μl/只。针刺组于术后2和26h各接受1次治疗,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24,48h摘取含面神经核的脑干检测,两组对照。结果显示:对照组脑干中125I-BDNF,125I-NT-3或125I-NT-4的γ计数在12和24h达到峰值,分别为[(1413±1),(1348±4)],[(1352±3),(1286±3)][(806±2),(1137±2)],48h又明显降低,分别为(594±1),(624±2),(354±2),不同时段波动很大。而针刺组脑干的125I-BDNF,125I-NT-3,125I-NT-4γ计数在各个时段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他们的研究结果证实:
, 百拇医药
    针刺可促进面神经神经营养因子逆行轴突转运。

    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型偏瘫

    脑卒中急性期应用药物治疗,在抢救患者生命、稳定病情等方面可起到重要作用,为患者瘫痪肢体恢复奠定基础。由于药物治疗仅能挽救坏死灶周围一部分受损功能,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康复治疗会取得更好疗效。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郜建卫,赵玉广医生对60例脑卒中患者应用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有效促进了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改善。他们在《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第7卷第13期上撰文介绍了治疗心得:将被收治的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男70例,女50例;年龄38~73岁)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康复组男

    34例,女 26例;年龄42~72岁。对照组男 36例,女 24例;年龄38~73岁。针刺:头针取人中、风池、顶颞前斜线、顶旁斜线等穴。体针:痉挛型在拮抗肌群部位取穴,如上肢屈肌痉挛明显,取开井、外关等穴,下肢取阳陵泉、昆仑等穴。以伸肌群痉挛为主,上肢取尺泽、曲泽、内关透外关、合谷等穴,下肢取阴陵泉、三阴交等穴。然后连接WQ-6F型电针治疗仪,波型为连续波,频率为4~6 Hz,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 15天为1个疗程。康复训练:包括卧位训练、坐位训练、立位训练、行走训练、日常生活训练及心理治疗。
, 百拇医药
    临床疗效证实,对60例脑卒中痉挛型偏瘫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并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治疗结果显示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针刺和常规药物治疗)的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仅用针刺和常规药物治疗),说明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是肯定的。证实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针刺时机、针法、刺激量对针刺治疗脑卒中疗效的影响

    《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第7卷第13期刊登了武装警察部队北京总医院理疗科王梅康、李静、魏友碧医生对针刺时机、针法、刺激量对针刺治疗脑卒中疗效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他们的目的是研究针刺时机(病程1~7天、7~14天、14~21天),针法(头针、体针、眼针),刺激量(轻、中、重)三因素对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在获得临床疗效方面的影响。他们对72例脑卒中患者(男42例,女30例,年龄在38~85岁),选用拉丁方设计,以针刺时机(A:1~7
, 百拇医药
    天;B:7~14 天;C:14~21天),刺激量(轻、中、重),针法(体针、头针、眼针)三个因素及三个水平对各组进行治疗。体穴选人中、内关、三阴交、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并随症加减;头穴选用双侧运动区、感觉区、言语区;眼穴选用上下焦区、心区、肝区。针法相应选取临床常用的体针、头针和眼针。选用上海商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实验工厂生产的G-6805-I型电针治疗仪,以电针频率作为划分刺激强度的标准。体针以30Hz为轻刺激,60 Hz为中刺激,90 Hz为重刺激;头针20 Hz为轻刺激,40Hz为中刺激,80 Hz为重刺激;眼针以2 Hz为轻刺激,4 Hz为中刺激,6Hz为重刺激。嘱患者平躺于治疗床上,取准穴位,局部常规消毒,选择适当的针具刺入穴位,行针得气后(头针以局部胀痛、发热为度;眼针以针尖刺达骨膜,局部发胀为度;体针以局部酸、麻、胀、重为度)接通电针治疗仪,按要求选取频率,电流强度以受试者能忍受为度,留针20分钟,20次为1个疗程。该项研究观察了不同针法、针刺时机、刺激量3个因素在不同水平上组合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将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为:体针、重刺激量、针刺时机在7天内这一组合在改善脑卒中病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最优。但从单因素考察仅显示针刺时机、针刺量这两个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最明显,并未显示出体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头针与眼针。而将针法、刺激量、针刺时机结合起来,综合考察分析,则显示出优势。因此,各因素优化组合不是其单因素作用简单相加,而是各因素相互促进、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针刺效应因素的优化组合能很好地提高针刺疗效。
, 百拇医药
    电针针刺金津、玉液穴为主治疗脑卒中言语障碍

    金津玉液是针刺治疗脑卒中言语障碍的常用穴,以往临床报道所用针法、针具多以毫针针刺或三棱针点刺两穴,而采用电针针刺少见报道。日前《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第7卷第13期报道了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理疗科李兰敏医生以电针针刺金津玉液穴并与毫针快速针刺疗法疗效比较,以检验两种针法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的临床研究:首先将被收治的155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男93例,女62例;年龄37~82岁)依所选择针法不同分为两组。电针组95例,男53例,女42例;年龄39~78岁;病程7天~25年。针刺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37~82岁;病程5天~30年。治疗法则为养阴活血,宣窍通络。电针组取外金津穴、玉液穴、上廉泉穴。配穴:风池穴、通理穴。让患者取仰卧位,用2寸毫针,快速进针,平补平泻,得气后接针灸仪,选用连续波,留针30分钟。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两周。针刺组取舌下金津穴、玉液穴、舌根穴。令患者张口卷舌取之。用3寸毫针快速向舌体、舌根部刺激,刺入深度1寸深,用平补平泻及轻度提插,以得气为重,不留针。患者咽部感觉发热,发胀为宜。每天1次,1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

    结果显示:电针组有16例患者、针刺组14例患者临床治愈,语言恢复正常;电针组27例、针刺组36例患者经治疗有显效,只是语言不流利;电针组16例、针刺组41例患者好转,能说单词;电针组1例、针刺组4例患者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总有效率电针组为98%,针刺组为9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7623,P=0.3862)。

    临床疗效证实,针刺和电针金津玉液穴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言语障碍,两种方法疗效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电针和针刺治疗因舌根处分布有舌下神经及咽神经的分支,局部刺激可沟通神经回路,形成反射,引起语言中枢变性的细胞进行调节,促进功能恢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