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0264870
漫步于藏医学的绿树芳草之间——评李晓林近作《雪域愿望树》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06期
     一千二百多年以前,青年时代的杜甫登上泰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岳》一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突兀峻拔,雄伟壮丽,在辽阔的齐鲁大地,有拔地通天之势。所以孟夫子就说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峰峦之巅、“五岳”之首,名山之冠。

    但如果你到过西藏,见过耸立于世界屋脊之上的地球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如果你到过青海,在果洛草原见过阿尼玛卿山,海拔6282米;如果你到过云南,来到香格里拉,看到过挂着蓝月亮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那么你的视野便会扩大,心胸更加开阔,对杜甫的诗句也会有所反思。1991年1月3日,卡瓦格博发生巨大雪崩,17名中日登山队员全部遇难,此事震惊了整个世界,卡瓦格博成为至今无人登顶的山峰。特别是从1953年5月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1200多位登山者在珠峰顶上留下脚印。我国藏族登山队员桂桑说:“当我站在地球之巅仰望蓝天,享受大自然的拥抱时,多么的幸福!这是人生苦与乐的浓缩。”天下名山,自成风流,各有千秋。文化也是一样。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瑰宝,那是人民自己的心爱,自己的选择。文化如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是雨,滴滴雨水自有千朵万朵的花瓣滋润吮吸。我们没有法子、也没有必要去比较泰山和珠峰谁更优胜;没有法子、也没有必要去度量孔子与桂桑的感受谁更动情。我只是想说,只见泰山,不见珠峰,是一种局限。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度里,对各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跟攀登众多的山峰是一样的道理。
, 百拇医药
    正是在这一点上,我要学习并感谢李晓林先生。他的《雪域愿望树》一书全面地反映了在中国传统医学的连绵山峰之中,藏医药具有何等巨大的魅力!李晓林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人,一个地地道道的苗族青年,却在近5年的时间里18次踏上青藏高原,其中7次到过西藏,足迹遍及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5个藏区的深远腹地。他穿越时空,研究藏族的历史和藏医学的未来;他走遍极地,访问有关藏医药的人文、地理以及一切相关人物和重大事件。他用文学语言介绍了藏医学的基本内涵,以新闻工作者的敏感报道了各地藏医药事业的进步,以巨大的热情记述了与藏医专家、学者、企业家的交往,从塔尔寺的曼巴扎仓(藏医经院)到阿里的冈底斯藏医学校,从藏医大师强巴赤列到现代藏药企业家雷菊芳,从狮泉河畔“即使赶进去几百头牦牛也会无影无踪”的大片红柳树林的丢失到布达拉宫广场集贸市场上每根冬虫夏草的价格,他都认真记录,如实描绘。他走遍了几十所自治区(省)、州、县以及民办的藏医医院,记录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和著名藏医,使这部著作具有极大的纪实性和一定的文献性。近20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继承发展民族医药过程中,一方面注意民族医药古典文献的整理出版和当代临床经验的积累,另一方而组织专家开展对民族医药原著的汉译,以便使全国人民认识和利用民族医学。但总体而言,这项弘扬工程进展十分缓慢,人们对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傣医学以及壮、苗、瑶、彝、侗、土家、朝鲜族医学、回回医学的认识显然太少。而李晓林的著作至少在宣扬藏医学方面极大地弥补了事实与资料的不足,为有心者叩启藏医药的学术大门提供了花径方舟。《雪域愿望树》的副题是“追溯藏医药的心灵之旅”,这是李晓林对藏医药的心的感应和透过纸背可以触摸到的赤诚的爱。他来到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献上洁白的哈达,“我赤着脚,让足底踏在巨大的冰川上;我将脸紧紧贴在冰川上,亲近万古未变的冰原。从脚到头,我想让晶莹透绿宝石般的冰川,带着刺骨的寒冷击穿我的身体和灵魂。”“我在青藏高原上走啊,走啊,曾经总想着有一天在某个平常或者奇异的地方要找到藏医药的根,愿望树的根。其实,走过阿里,我似乎明白了:没有哪个具体的地方,也不是哪个个体的人,能成其为惟一的根。藏医的根,愿望树的根,就在藏族人生生不息的雪域极地,就在被世人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
, 百拇医药
    李晓林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上穿行,时不时越过5000米以上的峰坡,幸运的是他很少高原反应。他轻松地走过海拔4000米的阿里地区,在海拔3800米的拉萨甘丹寺甚至用一条腿绕着天葬台附近约10多方平米大小的玛尼堆跳行三圈。他是一个经过艰苦跋涉觐见过圣山的佛光和神灵的人,是一个在登山途中采摘过西藏大黄和高山红景天的人,是一个沉醉在草原的繁花丛中悠然寻梦的人,是一个钻进曼巴扎仓妄图偷经学医的人。李晓林说,“天地间都有数不清的触手可摸的寒星相伴,几乎让我有种半梦半醒之间的奇异感受。”这种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而又不乏浪漫色彩的创作,真实而精确地反映了藏医药的悠长历史和现实风貌,成为弘扬民族医药文化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在藏医学古典著作《四部医典》中,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比喻为三棵树。这三棵树形象地概括了藏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人们把这三棵树称之谓愿望树。《雪域愿望树》的名称即由此而来。如果我们知道了泰山和珠峰,又看到了“满树盛开长寿花”的藏族医典中的三棵愿望树,我们对人体生命科学的认识会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这三棵树现在根植在作者的心底,连睡梦里也品尝着它的甜蜜的果汁。这三棵树如今也呈现在广大人民面前,三根共生九树干/树枝四十又加七/二万二四常绿叶/开花生出五异果。祝愿捧起这本书的读者健康幸福,吉祥如意!, 百拇医药(诸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