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294023
耳鼻喉科疾病(2003.09.0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08期
     辨证分型治疗突发性耳聋

    浙江丽水市人民医院的林祖辉等观察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所采用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5项标准确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2):72)。突发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听力损失,常为中度或重度;病因欠明;可伴耳鸣;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除第Ⅷ脑神经外,无其他神经受损症状。辨证分型依据中医主要症状、舌象、脉象分为5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辨证分型治疗。热毒上扰型治以清热祛风、解毒疏窍,用普济消毒饮加减,药物组成为:连翘12g,黄芩10g,玄参10g,桔梗10g,柴胡10g,马勃10g,银花10g,菊花10g,僵蚕15g,板蓝根30g,甘草6g;痰火郁结型治以化痰清火、开窍和胃,用温胆汤加减,药物组成为:陈皮10g,半夏10g,黄芩10g,石菖蒲10g,炒栀子10g,郁金10g,胆星6g,竹茹6g,茯苓15g,丹参15g;痰淤闭窍型治以活血化瘀、化痰开窍,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物组成为: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石菖蒲10g,三七10g,半夏6g,竹茹6g,赤芍15g,丹参15g,礞石30g,老葱头5只;中气下陷型治以益气升提、开窍聪耳,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组成为:炙黄芪30g,党参15g,丹参15g,陈皮10g,白术10g,石菖蒲10g,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2g,升麻5g,柴胡5g;脾肾虚损型治以补脾益肾、益气填精,用自拟方仙芪聪耳饮,药物组成为:仙灵脾10g,川芎10g,泽泻10g,石菖蒲10g,炙黄芪20g,丹参20g,黄精30g,熟地30g,山萸肉12g,苁蓉12g,山药12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用三磷酸腺苷片40mg,每日3次口服;用复方丹参片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疗程1个月。用地塞米松片0.75mg,每日3次口服,连服1周。所采用的疗效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疗效分级标准(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72)。痊愈:1.25~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到健侧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经治疗后结果如下:治疗组56例(61耳),治愈17耳,显效14耳,有效19耳,无效11耳,总有效率81.97%;对照组42例(45耳),治愈9耳,显效11耳,有效12耳,无效13耳,总有效率71.11%;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各型疗效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据此认为,辨证分型治疗突发性耳聋有较好的疗效。
, 百拇医药
    详见《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年第19卷第3期第117~119页

    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鼻窦炎

    武汉湖北省中医院的李桂英观察了消痔灵下鼻甲注射配合中西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参照《耳鼻咽喉科诊断学》(郑中立,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65)的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具体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自拟方,药物组成为:北黄芪30g,党参15g,苍耳子15g,辛夷花15g,鱼腥草15g,杭菊15g,赤芍15g,当归12g,陈皮12g,茯苓12g,白芷10g,桔梗10g。具体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并用0.02%呋麻滴鼻液10ml,加地塞米松2.5mg滴鼻,每次2~3滴,每日3~4次滴鼻。治疗组并用消痔灵注射液(济南永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鲁卫药准字[1995]第143136号,五倍子、硫酸铝钾),局部用1%的卡因行下鼻甲粘膜表面麻醉,用5号针抽取消痔灵1ml,将注射针自下鼻甲前端向后刺入粘膜下,沿下鼻甲中缘平行直达接近下鼻甲后端处,抽吸无回血,然后将针头缓慢退出,边退出边注射,药液完毕拔出针后,用1片浸有2%麻黄素的棉片堵塞于出针处,以防出血,7日注射1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所采用的疗效标准为: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鼻道通气良好,鼻甲肿胀消退,鼻道内无脓性分泌物,X线鼻窦摄片或CT检查示炎症改变消失。好转:自觉症状明显改善,鼻道通气尚好,鼻甲肿胀基本消退,鼻道内有少许粘脓性分泌物,X线鼻窦摄片或CT检查示炎症轻度肥厚。无效:自觉症状及检查均无明显改善。经治疗后结果如下:治疗组102例,痊愈51例,好转4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1%;对照组92例,痊愈30例,好转4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据此认为,中药补气托毒,活血通窍,配合消痔灵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明显。
, 百拇医药
    详见《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年第19卷第3期第139页

    微波加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

    喉源性咳嗽指喉咽疾病所引起的咳嗽,其主要症状是咽痒,咳嗽,在临床上时有所见,属中医的“慢咽痹”范畴。患者多就诊于内科,经用多种抗生素及止咳药物治疗不见成效,迁延不愈。河南正阳县人民医院吴志学等在临床中采用微波加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取得了显著效果,他们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9期上撰文介绍了对此病的治疗体会:首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微波术。术后均用草珊瑚含片,含化;用罗红霉素胶囊150mg,地塞米松片1.5mg,均日2次口服,用5-7天。术后1-2周进软食,忌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因疼痛进食困难者可予静脉输液治疗。本组并用三拗汤加味,药物组成:麻黄10g,杏仁10g,甘草10g,苏子10g,莱菔子10g,百合10g,射干10g,荆芥炭10g,干地龙10g,蝉衣1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2周。疗效标准:显效:咽痒、咳嗽消失,咽部充血消退,咽喉壁及舌根部淋巴滤泡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咽痒减轻,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咽部充血减轻,咽喉壁及舌根部淋巴滤泡减少变小。无效:症状无改善。结果:本组100例,显效66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70例,显效35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9%;本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 百拇医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

    耳鸣是患者在耳部或头部的一种声音感觉,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绝大部分耳鸣属耳源性,少数为非耳源性。中医认为耳鸣耳聋是肾精亏损、肾气不足、肝火痰浊上蒙以及风邪上袭耳窍而引起的。内蒙古包头包钢医院科技楼分院陈岩医生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9期上介绍了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的临床经验,他认为本病辨证要分新久虚实,用中医辨证治疗:肝胆火甚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痰火郁结者治以化痰清火、和胃降浊,用温胆汤加减;风热上扰者治以疏风清热,用银翘散加减;肾精亏虚者治以滋肾降火,用耳聋丸加减合六味地黄丸;清气不开者治以益气开清,用益气聪明汤加减。并用精神治疗,给患者以安慰、鼓励、诱导,使患者相信医生。中、重度患者均并用屏蔽疗法和药物治疗等,用维生素B族、镇静剂和肝素等。重度患者并用心理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治疗、星状神经节封闭、高压氧舱、针刺、手术等。疗效标准:痊愈:所有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好转:症状消失或减轻,1年内仍有复发,但间隔时间较长,且继续用药后症状能很快得以控制。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 百拇医药
    结果显示:在被收治的50例患者中,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痊愈12例,好转2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陈岩医生通过临床实践认为: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比单用西医治疗疗效确切。

    微波热凝与慢咽合剂联合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

    慢性肥厚性咽炎,中医学称为慢喉痹。当前,应用微波热凝治疗该症在临床上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微波热凝在改善咽部病损和自觉症状方面疗效欠佳。

    据此,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的文凤妮医师等在临床研究中采用微波热凝结合具有祛瘀化痰、利咽散结的慢咽合剂联合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并与单纯微波热凝治疗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他们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治疗组采用微波热凝治疗,直至把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滤泡全部凝固为止;并加服慢咽合剂,其处方由桃仁、红花、川芎等10味中药组成。而给对照组单纯采用微波热凝治疗,方法同治疗组。不施加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2周评定疗效。经治疗后,治疗组30例中,临床治愈28例,显效1例,有效1例;对照组30例中,临床治愈14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3例,2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对自觉症状的影响,治疗组患者咽异物感明显比对照组的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对咽部病损的影响,治疗组改善咽部淋巴细胞增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随访半年,发现治疗组复发率低,远期效果好。
, 百拇医药
    通过以上临床治疗及对比观察,文凤妮医师等认为,微波热凝与慢咽合剂联合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其消除异物感及咽部淋巴细胞增生与慢咽合剂具有祛瘀化痰、利咽散结的作用有关。他们指出,该联合疗法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新中医》2003年5期中记载了有关该联合疗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更为详细的内容。

    中医中药治疗喉白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郑昌雄等观察了采用化痰散瘀为主的方法治疗喉白斑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自拟方,药物组成: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生薏仁、杜红花、炙僵蚕、天冬、麦冬、白桔梗、生甘草。随症加减:双侧声带充血明显者,加京元参、生地黄或丹皮;大便干结难解者,加全栝楼或生大黄;有胃窦炎胃溃疡病史者,去炙僵蚕,加川黄连、炒莱菔子、合欢皮或茯苓;喉黏膜鳞状上皮出现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者,加生黄芪、生地黄、炙鳖甲、芙蓉叶。用法: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约1小时,日1剂,于饭后1小时服用。结果:本组7例,经3~10个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4例无间变性喉白斑临床症状消失,声带白斑全部消退。3例间变性喉白斑,有2例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声带白斑全部消退;1例双侧室带及声带表面白斑较前消退约1/3,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转化为上皮轻度炎症。结论:本方化痰散瘀,疗效满意。
, 百拇医药
    详见《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年37卷1期41~42页

    拔瘰丹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

    江苏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徐大成观察了拔瘰丹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酿脓期用自拟解毒排脓汤,药物组成:牛蒡子10g,薄荷5g,丹皮10g,山栀10g,银花10g,连翘10g,荆芥6g,夏枯草12g,玄参15g。用法:日1剂水煎服。另用自制清热消肿膏,局部外敷,每日1次。必要时,局部切一小口,以排脓泄毒,此期治疗一般需3~5日。脓溃管存期用自制拔瘰丹,药物组成:水银、火硝、明矾、食盐、皂矾等。用法:局部外用,每5~7日换药1次。此期一般10~14日。收口期用生肌散,用法:外用,每日换药1次,此期一般3~5日。疗效标准:痊愈:耳前瘘管消失,观察一年不复发。结果:本组36例,治愈36例。结论:拔瘰丹腐蚀拔管,溃坚擒王,疗效满意。

    详见《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年37卷1期39~40页,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