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294629
乙肝病毒基因组新编码基因成功破译 有助于乙肝病毒相关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防治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4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34期
     本报讯(驻地记者 黄显斌 唐明山) 日前,解放军302医院全军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该院首席专家成军博士领导的课题组,在肝炎病毒致病机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发现乙肝病毒(HBV)基因组2个新的编码基因——前-前-S基因和前-X基因,从而改写了25年来认为在HBV基因组中只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的历史,对于HBV和慢性乙肝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据介绍,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肝患者全世界约有3.5亿人,只有不到1/3的患者对重组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有较好的应答,许多患者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疗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危害极大。1979年,国外学者首次完成了HBV基因组的克隆化研究,并将基因组分成4个开放读码框架,一直沿用至今。HBV是一种嗜肝部分双链DNA病毒,基因组长度只有3.2千碱基对,结构基因与调节基因序列之间重叠,甚至结构基因序列之间重叠,因此HBV DNA 序列的利用率之高实属罕见。关于这一紧密DNA 结构中是否存在新的编码序列,科学家们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

    成军博士等通过对中国乙肝患者血液中的HBV的全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化和序列分析,在表面抗原基因序列之前发现了前-前-S基因,这个基因主要存在于中国和日本的病毒株中;在X基因序列之前发现了前-X基因,该基因特异性存在于adr血清型的HBV基因组中。同时,他们在前-前-S基因和前-X基因序列之前,分别发现了相应的新型启动子序列,指导着这2个新基因的表达。课题组根据前-前-S基因和前-X编码基因序列合成的抗原多肽,建立了检测这2个多肽的特异性抗体。同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酵母单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等,对所发现的新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表达与调控、生物学意义、临床医学意义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还发现,HBV基因组中的开放读码框架不是4个,而是6个;基因启动子不是4个,而是6个。,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