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学术交流
编号:10295221
临床案例分析:肝硬化伴慢重肝的误诊教训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14期
     病例

    男,46岁,乙肝后肝硬化病史7年。两年前因腹胀、尿少曾住某传染病院治疗,此后肝功反复异常。此次入院前10天因过劳出现乏力、尿少,继之腹胀,且尿色变深,食量明显减退而再次入院。体温35.5℃,精神萎靡,意识清楚,呈肝病面容,全身皮肤中度黄染,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巩膜中度黄染,肝掌及蜘蛛痣(+),未见瘀斑及出血点。心肺(—)。腹部高度膨隆,腹壁静脉明显曲张,腹壁张力高,肝脾肋下触诊不满意,无压痛及反跳痛,肝上界于右锁中线第5肋间,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水肿,生理反射可正常引出,扑翼震颤(—),踝阵挛(—)。实验室血液生化检查:ALT

    89 U/L,AST 115 U/L,TBIL l66.0μmol/L,DBIL 54.5μmol/L,ALB 31.0g/L,A/G比值0.9,CHE

    l052U/L,CHO 3.15mmol/L,PTA l7.6%;蛋白电泳:白蛋白(A)45.47%、λ球蛋白(丁)38.16%;病原血清免疫学检查:HBsAg(+),Anti-HBc(+),HBV-DNA斑点杂交法(+),甲、丙、丁、戊及庚均(—);B超检查:肝硬化、脾大、腹水。末梢血白细胞15.9×109/L;腹水外观黄色浑浊,比重1.030,粘蛋白定性(Rivalta)试验(+),总细胞4.4×109/L,白细胞0.22×109/L,单核0.25,多核0.75。入院后病人腹胀、尿少表现较为突出,并伴臌肠,肺肝界上移至右锁中线第4肋间,出现胸闷、气急等症状。在静脉补充白蛋白、应用抗生素及强力利尿剂治疗下,每天尿量不足1000m1,血BUN l6.2mmol/L,CRE l52.9μmol/L,血Na+ 128mmol/L。临床诊断为活动性肝硬化,腹水并腹腔感染,肝-肾综合征。入院第2天,病人突然出现昏迷,血氨>250μmol/L (425ng/d1),经支链氨基酸、乳果糖及脱氨联合治疗,血氨下降,波动于28~96μmol/L (47.6~163.2ng/d1)之间,但病人始终处于Ⅲ°~Ⅳ°肝昏迷状态。第2周血生化检查,ALT 51U/L,AST 88U/L,TBIL 338.2μmol/L,DBIL 94.7μmol/L,CHE 789U/L,CHO 1.59mmol/L;PTA 8.4%;BUN 34.5mmol/L,CRE 297.0μmol/L,血Na+ 126mmol/L。至第19天病人出现深昏迷、无尿,BUN升至54.7mmol/L,CRE升至611.7μmol/L,血Na+122mmol/L。第21天,病人体温骤升至40℃以上,药物及物理降温措施无效,体温最高达41.2℃,并出现黑便。次日呕吐鲜血500m1,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死后尸解,病理检查报告:①肝细胞广泛变性水肿和嗜酸性变、淤胆,可见桥状和亚大块坏死。汇管区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HBsAg(+),HBcAg(—)。②肾组织水肿明显,肾曲小管浑浊肿胀,部分高度水肿和坏死,肾髓质瘀血。病理诊断为:肝硬化伴慢重肝,急性肾小管坏死。
, 百拇医药
    案例分析

    根据本案例的特点:①依据病史、体征及B超检查结果,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诊断确立;近年肝功反复异常,本次入院血清免疫学检查HBV复制活跃,提示肝脏仍存在着活动性炎症。②本次发病以劳累为诱因,呈黄疸腹水型表现,以腹胀、尿少为突出。肝功ALT轻度增高,TBIL增高接近但未超过171μmol/L,PTA极显著降低为17.6%。动态观察,黄疸持续增高并呈“酶胆分离”,CHE降至正常低限30%以下,CHO不足2mmol/L,尤其是PTA降至仅8.4%。③外周血象白细胞增高,腹水常规检查为渗出液;尿少、对利尿治疗反应性差、血生化BUN升高、血Na+明显减低。提示合并有腹腔感染及肝-肾综合征。④病情进展迅速,序贯发生中毒性鼓肠、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多脏器或系统衰竭。初诊为活动性肝硬化似乎不无理由。

    但入院时病人已有高度腹胀并鼓肠、PTA极低等重肝表现,应想到慢重肝的可能;嗣后迅速发生肝昏迷以及肝肾功能急剧恶化等表现,则不应不考虑慢重肝的诊断。依据如下:①PTA明显降低: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由于凝血因子半衰期较短,故PTA是判断存活肝细胞量的最敏感指标。本例病人入院PTA仅17.8%,后又降至8.4%。如非合并特殊因素,活动性肝硬化本身引起PTA降低不至低到如此程度。②消化道症状突出:高度腹胀并出现中毒性鼓肠,以致膈肌上抬发生呼吸窘迫。③短期内序贯出现MOF:进行性恶化的肝肾综合征;血氨下降后昏迷仍不能控制的肝性脑病;以中毒性肠麻痹及上消化道出血为特征的胃肠道功能衰竭等。④肝功变化符合高度黄疸伴酶胆分离、CHE及CHO极度降低的典型重肝表现。⑤死后肝肾病理检查证实为慢重肝并急性肾小管坏死(其他器官未行解剖)。

    误诊教训

    囿于原诊断,对此次病情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对病情的动态变化缺乏观察分析,并对PTA明显降低的意义缺乏理解。PTA是诊断慢重肝先决条件,由于凝血因子半衰期较短,故PTA能较TBIL等肝功指标更早、更敏感地反映肝细胞坏死的范围。活动性肝硬化引起PTA降低可与慢重肝早期的PTA改变有所重叠,但一般达不到慢重肝晚期(<20%)的程度。

    此外,对HBV复制活跃引起炎症急性发作、合并细菌感染等诱发慢重肝的第二次打击因素缺乏警惕;对急性肝衰竭合并MODS/MOF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均有所欠缺。, 百拇医药(郭利民 徐道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