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0296610
辨治肺系疾病应重视通大便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18期
     肺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影响下,造成肺脏功能失调和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谈治疗,就必须先清楚认识其发病机理,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辨证施治,进而得到较好的疗效。

     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司呼吸。陈修园《医学实在易》说:“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肺的呼吸运动,即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反之,气的不足和升降出入运动的异常也会影响肺的呼吸运动,而出现呼吸的异常。肺主宣发和肃降,一方面肺气向上升宣、向外周布散,另一方面肺气向下通降并使呼吸道保持洁净。所以肺病多以气机升降失常的证候为主。肺气宜宣宜降,若肺气为邪气壅闭,宣降不利,常表现为咳嗽,甚则喘息。肺朝百脉,助心主治节,若肺气失调,可引起心血的运行不利,而发为心悸、胸闷、唇甲青紫。肺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功能,若肺气不降,通调失职,可导致水液潴留,而发为水肿或小便不利。由此可见,面对肺病证,治疗重点应放在对肺气的调整上。
, 百拇医药
    从气机的角度来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仅仅是推动和激发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而且只有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根据这条原理,结合临床对治疗肺病证的观察和体会,我认为中医辨治肺系疾病应重视通大便。此举可畅通腑气,利于气机运动,从而恢复肺气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腑气畅通,有助于肺的肃降。若大便不畅,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产生胸满、喘咳等症。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所以有的人治疗肺疾一味清宣而不重视畅通腑气。殊不知,大便内结,肺气出入通道受阻,上宣肺气就犹如用吸管从密闭容器中抽吸气体,煞难轻松自如。《素问·五脏别论》不是也说:“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吗?因此通过药物等法泻下大便,使腑气通畅,建立“有孔容器”,为肺气开辟出自由升降运动的通道,最后,肺气宣通,因势利导,则气逆诸症皆可除。

    病案举例:

    患者,赵秀英,女,65岁,因“反复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近3年,再发伴咳嗽、憋闷1天”于2003年3月25日入院。入院时症见:神疲气怯,面色晦黯,语声无力,声音嘶哑,胸前区窒闷疼痛,气憋喘促,呼吸困难而呈端坐位,不能平卧,动则加剧,咳嗽频作,咯少许白色泡沫痰;全身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如泥;腹胀纳差,口唇干燥不欲饮;小便色清,无泡沫,一日量约1000ml,大便量少而干结如羊屎状,数日一行。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查体:血压160/80mmHg,神清,精神差,面色晦黯,痛苦面容,端坐呼吸,喘促难平,可见颈静脉充盈。舌质淡,边见齿痕,苔薄白,脉沉弦。双肺听诊呼吸音低,两肺上部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心脏扩大,心率78次/分,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触诊有液波震颤,叩诊移动性浊音为阳性。全身水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未引出病理征。辅助检查:血常规RBC4.03×1012/L,HGB109g/L,WBC5.8×109/L,GRA%75%;尿蛋白(++);肾功能、电解质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胸部X线摄片:两肺纹理粗乱,右下肺可见大片均匀致密影,心缘向两侧扩大,似烧瓶状。心电图可见房早、室早、ST-T改变。西医治疗给予抗炎、利尿、扩张血管、降压、降血糖等对症处理。中医治疗则按“喘证”、“水肿”辨证施药,给予止咳平喘、利水消肿之加减射干麻黄汤5剂,患者症情无明显缓解,仍感胸闷腹胀,气憋喘促,纳差少寐,小便量有所增加,入院后行大便一次,仍干结如羊屎。考虑诸症系由肺失宣降、通调失职、水饮凌心所致,故改用攻逐水饮、利水通便之加味己椒苈黄丸(防己10g、椒目10g、葶苈子10g、生大黄10g(后下)、泽泻30g、桑白皮12g、车前子15g、桔梗10g、益母草15g、茯苓皮20g、桃仁10g、大枣5枚、生姜3片)3剂水煎服。4月4日夜,患者解小便2次,大便3次。4月5日清晨,患者即感胸闷气憋及咳嗽明显缓解。故仍坚持西医对症治疗,并继投上方5剂,每日解小便1500~1800ml,大便1~2次,虽量少但质已变软。剂后,患者胸闷气憋基本缓解,虽仍有咳嗽,但发作频率减少,且夜间能半卧位睡眠。患者精神、食欲均有好转,故又在上方基础上加一味生黄芪20g健脾益气,连服5剂,大便每日或隔日一行,咳嗽渐止,诸症平稳,患者自觉良好,又因经费困难要求出院。出院后继服中药,随诊1月,大便规律,胸闷气憋、咳嗽喘促均未再作。, 百拇医药(谢 珺)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