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血吸虫 > 信息
编号:10296226
血吸虫:基因时代插翅难逃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9日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毛主席笔下的“刁钻小虫”在基因组时代终将插翅难逃。昨天在线出版的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遗传学》,以9页篇幅报道了我国科学家在血吸虫功能基因组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这本享有盛名的杂志上以全文(Article)形式发表论文。

    论文的“主角”是一种成虫长约1.5厘米的日本血吸虫,雄虫偏白、雌虫偏黑。如此不起眼的“黑白双煞”给我国南方12个省份的81万人口带来了无尽痛楚———消瘦、贫血、肝硬化、肝腹水。近年来,血吸虫病又有卷土重来之势。专家估计,目前我国血吸虫病的实际感染人数可达10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钉螺面积35.2亿平方米,受威胁人口约6500万人。

    在科技部国家“十五”863计划和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韩泽广、王志勤课题组,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二医大、瑞金医院等单位通力合作,在世界上第一次对日本血吸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包括雌虫、雄虫和虫卵,进行了大规模基因表达片段检测和分析。

    据论文通讯作者韩泽广研究员介绍,此次课题组共获得43707条基因片段,代表了约13000个基因,约占日本血吸虫基因总数的65%至87%,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原口动物表达顺序标签公共数据库,为全面分析血吸虫基因组结构奠定了基础。同时,研究人员发现,血吸虫在物种进化上比线虫和果蝇更接近人类。

    以噬血为生的血吸虫其大半生都在人体或动物体内度过,此次科学家从其“生命密码”中解读出一串令人惊讶的现象:血吸虫体内含有许多能够分解血红蛋白的基因,以助消化;它甚至能“听懂”人体的内分泌语言,接受人体分泌出的胰岛素和性激素,帮助自己长大;更神奇的是,其免疫系统还会聪明地“模拟”人类、“伪装”自己,成功躲避人体的免疫攻击。这些有趣的发现证明,寄生虫与宿主间的共生关系原比人们想象中来得“亲密”。

    此外,一批与代谢、发育和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发现,也为血吸虫病的诊断、疫苗研制和新药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据悉,研究人员已在早期诊断方法上小有进展,对急性血吸虫病人的敏感性已达95%。同时,有关疫苗的动物实验也在进行之中。

    东方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