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血液科 > 01
编号:10300231
恶性血液病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CSF应用后的外周血改变,对循环造血前体细胞的影响是循环血液中多系细胞的前体细胞可增加30-60倍,这当然要取决于CSF的应用剂量。正由于有此改变,因此,可应用CSF于外周祖细胞的采集。

    CSF应用后偶尔可见一些特殊现象,如出现淋巴结的髓外造血,淋巴结内见造血前体细胞,其原因可能是应用G-CSF后增加了循环造血前体细胞。同样,亦可出现脾脏肿大,病理检查示脾脏在髓外造血,其原因可能是造血干/祖细胞移动至脾脏所致,亦有可能是直接刺激了脾脏内残留的干/祖细胞。

    CSF应用后6小时,血清CSF浓度降至用药前水平,但CSF对血细胞的刺激作用可维持24-48小时,因此临床用药可每日1次。

    CSF的生物学活性很高,血清浓度10-11-10-13mol即可刺激造血细胞的增殖;正常人不发热时G-CSF的血清浓度小于0.1ng/ml(0.1~1.62ng/ml)。由于正常时血清G-CSF浓度很低,因此一般检测方法不易测得。各种感染后血清G-CSF浓度升高,细菌感染后可高达799ng/L,病毒感染时58ng/L,非典型肺炎时60ng/L。由此可见细菌感染后血清G-CSF浓度升高最明显,这与临床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数升高是一致的。

    二、CSF的临床应用

    (一)应用于实体肿瘤放疗,化疗后的粒细胞减少

    实体肿瘤的放、化疗治疗的疗效与治疗剂量以及是否能按期完成治疗计划密切相关。治疗过程中出现粒细胞减少,往往不得不减少治疗剂量,抑或延长治疗间歇期,甚至停药。由于计划治疗不是按时完成,往往影响疗效。粒细胞缺乏后极易并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

    CSF能有效地改善因放、化疗所致的粒细胞减少,并且在应用CSF后,可以增加化疗药物的剂量,从而使疗效提高。CSF能刺激粒系细胞增殖,其他恶性肿瘤细胞并不受CSF的刺激,因而在这些疾病中的应用CSF的治疗可称是有利而无弊。

    CSF可以作为粒细胞减少的治疗用药,亦可作为预防粒细胞减少的用药。治疗粒细胞减少用药,一般掌握两个标准:①待粒细胞缺乏后用药(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预防粒细胞减少用药,可以对前一疗程化疗易致粒细胞减少的患者,采取预防给药。一般于化疗结束后48小时,不论白细胞是否下降,即开始应用CSF,直至化疗药物可能的导致粒细胞下降时间已过,以期使粒细胞不下降,保证下一疗程化疗能按时用药;亦可于化疗开始前,对已有白细胞计数偏低者,在化疗前2-3天开始用CSF。CSF应用剂量,若患者无骨髓贫血,则每日应用150μg皮下注射。若已有骨髓病性贫血则剂量宜增加至每日300μg。

    不少临床报道均显示应用CSF后可使化疗后的粒细胞减少程度减轻,恢复加速,可减少感染的发生,以及对下一疗程能按时进行等均有一定作用。如小细胞肺癌化疗后,不用CSF治疗者,其粒细胞减少,发热感染要比应用CSF组高出近二倍。下一疗程化疗因白细胞减少而延迟进行的,不用CSF组是比应用CSF组的1.6倍。化疗剂量减量的病例数,在不用CSF组是比应用CSF组高出2倍。, 百拇医药(裴雪涛)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