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普通外科 > 01
编号:10300683
我国血管外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2)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临床类型,可以截然相反:其一是动脉腔严重狭窄以至完全闭塞;另一类型恰相反,动脉壁退行性变导致管腔扩张成动脉瘤。至于由糖尿病引起的足坏疽,以患足肿胀、感染、肌腱早期湿性坏疽为特点,区别于由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坏死。对于由动脉粥样硬化或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疾病,现有的外科治疗手段是重建动脉通路、清创或截肢(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亦仅是一症状治疗,并未从病因上阻断原发疾病的进展,难以避免远期疗效并不十分理想的结局。因此,阐明发病机理、发展规律,以求达到症状治疗的同时阻断疾病进展的治疗策略。

    3. 现有的外科治疗技术,对单节段的动脉阻塞并无困难,但临床实践中还有不少尚未克服的问题。

    (1) 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病例中,约有70%的患者同时存在髂动脉、股动脉或腘动脉以及小腿主干动脉的多平面阻塞。这类病人由于缺少通畅的流入道或流出道,旁路转流术无法完成;现有的动脉插管技术不可能逐一到达多个动脉阻塞部位,介入治疗无法实施。因而,可手术率仅20%-50%,手术失败率达30%。
, 百拇医药
    (2) 由糖尿病引起的足坏疽,由于感染和远端动脉闭塞的病理特点,不少病例 无法实施动脉 重建术以挽救肢体。

    (3) 除了技术因素外,无论是应用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作为移植材料,都存在远期再狭窄以至阻塞的问题。尽管有关远期通畅率的文献报告不一,一般认为在20%-30%之间。有一组更有意义的报道指出:移植术后保持连续随访,一旦发现移植血管出现狭窄并在血栓形成前及时予以纠正,5年通畅率可达85%,否则仅低至19%。介入治疗的再狭窄率则可高达30%-50%。显然,除了原发和相关疾病继续进展的因素外,术后再狭窄是影响外科治疗远期效果的主要原因。

    上述这些看来是外科治疗技术上的问题,实质内涵着对疾病的演变、局部处理与整体治疗,治疗的普遍规律与特殊性、移植材料的不断改进与再狭窄机理及防治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以期逐一克服。

    三、血管外科进一步的发展应着重考虑的几点建议:
, 百拇医药
    1.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向医学提出的新任务,促使相关学科、交叉学科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因而,从血管疾病出发,联系相关疾病、共同危险因素,确立重视多学科的临床和基础综合研究的观念,不仅是疾病整体治疗的需要,亦将加速血管外科朝着血管临床医学与血管生物学相结合的血管医学方向发展。

    2. 动脉缺血性疾病将有更高的发生率,目前至少有两个临床问题亟待解决:(1)高比例的多节段动脉阻塞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应在积累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手术治疗规律,以提高可手术率和手术成功率。(2)不够理想的远期通畅率,起因于移植血管术后再狭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被用于再狭窄机理及其防治的研究,如何将促进血管内膜修复、抑制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调控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间平衡等方面的实验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过渡,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3. 新一代人工血管-“器官样血管”的研制,势在必行。因为任何一种人工血管都不具有与自身血管相同的结构,不能形成完整的内膜及与之相应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导入具有抗凝、抗内膜增厚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基因,使血管移植材料能被宿主接受和塑造,无疑将大大提高动脉重建术的远期通畅率。, 百拇医药(张柏根)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