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普通外科 > 12
编号:10300899
胆管结石残留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展望(3)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2. 肝胆管结石残留问题的研究展望

    2.1 肝内胆管充填树脂的初步观察

    根据肝内胆管结石难于彻底清除和残留结石可反复诱发胆管炎,严重影响预后,甚至产生致命的急重性肝胆系感染和败血症或者引起不可逆的胆汁性肝硬化等并发症。又由于临床治疗效果迄今尚不满意。因此,日本学者设计出一种将患侧的胆管予以化学性摘除,控制疾病进展的措施。作者选择了一种氯丁橡胶树脂(neopreneresin)注入杂种犬的左侧肝内胆管进行预试验。试验前及6个月后进行肝组织学及血液生化检测,证实该树脂栓仍保持在原处不动,肝组织注射区的体积和重量下降,胆管及小叶间胆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加而肝细胞的数量并无改变。肝内既无脓肿也无胆汁漏出,血液生化学除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有一过性上升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由此初步观察,作者认为该方法对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可能有一定作用。相信,在该研究的基础上将会出现进一步的可行性探索。

    2.2 基因治疗有可能在攻克肝胆管结石病中发挥作用

    根据肝胆管结石病的病理学基础是反复发作的增生性胆管炎(proliferative cholangitis,PC)表现为胆管周围腺体、胆管上皮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引起胆管壁的显著增厚。PC也是诱发残留结石和复发结石的重要原因。因而成为防治肝胆管结石的关键靶部位。根据哺乳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对病理性刺激的生理反应是增生,但当调节失常时便会出现病理增殖,Terao等按照PC的特点是胆管细胞增生,推测可能也属于这种调节紊乱性疾病。可采用细胞静止治疗(cytostatic therapy)。为此,作者设计了一组临床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首先复习了7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肝的组织学表现,然后与动物模型的结果对比。动物模型选雄性Wistar大鼠,经十二指肠壁穿刺置入一段5个0的尼龙线到胆总管保留7天,将线的另一端固定于十二指肠壁上,此段线不需要阻塞胆管腔,但要干扰括约肌功能引起十二指肠液返流和胆道感染。研究证明,动物模型的镜下表现与肝胆管结石病人具有可比性,符合PC的特征,可用于肝胆管结石的研究。本研究所选择的治疗是将能抑制细胞增生并使其静止在细胞周期的G1期的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用腺病毒介导的方法直接将其注入PC模型动物胆管内,然后观察原有PC增生程度的组织学变化,并用RT-PCR、免疫组化等手段检测Rb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经腺病毒介导的人类Rb(AdRb)基因转染后的胆管上皮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及胆管周围腺体的增生均被抑制,管壁厚度明显减少。(2)经免疫组化BrdU及标记指数分析显示,进入细胞周期的具有增生活性的细胞数目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过表达的Rb基因有效地抑制了胆管上皮的细胞周期活动。本研究结果提示,此种细胞静止治疗的方法可能对预防残留结石增大和复发结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作用。尽管这两项研究还都是初步的,但它给我们防治肝胆管结石病带来了重要的信息。, http://www.100md.com(祝学光)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