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儿科 > 01
编号:10301670
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小儿快速心律失常中最常见。临床特点为阵发性发作,突发突止;心室率多超过230次 / 分(婴幼儿)或180次 / 分(儿童);QRS波群形态多属正常。在小儿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依次为预激综合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双径路)和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亦常见于青少年,临床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好发于左室间隔部和右室流出道,心动过速时血液动力学改变不明显,多呈窄QRS波(£0.11"),易误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快速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

    自律性

    折返

    触发活动(triggered activity)

    早期后除极(early after depolarization, EAD)

    延迟后除极(delayed after depolarization, DAD)

    (一)自律性机制

    1.正常自律性:当窦性心率降至次级起搏点自身频率以下时,或当次级起搏点冲动频率异常增加超过窦性心率时,心脏的起搏点将从窦房结转向窦房结以外的次级起搏点。

    2.异常自律性:正常的工作心肌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并不具有舒张期自动除极功能。但是,当心房或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被降低到约-60mV以下时,就能产生舒张期自动除极并反复发出激动,称为异常自律性。

    (二)触发激动

    触发激动包括心肌细胞的后电位(afterpotential)及诱发的触发性心律失常。 后除极是发生在前一次动作电位复极过程中或复极完毕后的阈值下除极,分别称为早期后除极(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 EAD)和延迟后除极(Delayed afterdepolarization, DAD)。

    1.EAD相关的心律失常 (1) 长Q-T间期综合征(LQTS):分为肾上腺素依赖型(先天性)和间歇依赖型(获得性)两类。LQTS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获得性LQTS最常见的诱因是抗心律失常药物。(2) 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触发激动可能是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发生机制之一。

    2.DAD相关的心律失常 (1) 洋地黄中毒性心律失常:DAD是洋地黄诱发快速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机制,这种快速节律可被钙超载抑制剂所抑制。(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三)折返

    折返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形成折返的三个必备条件是:解剖上或功能上存在至少二条连接近端和远端而形成传导环路的潜在通道;上述通道之一存在单向阻滞;无阻滞的通道传导缓慢,允许阻滞的通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应激。当二个通道的传导延缓和不应期适当时,一个持续向前的循环电激动便产生了,导致心动过速。折返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房室结和房室旁路共同参与的房室折返;其次是房室结折返;心房内折返和窦房折返在小儿较少见。, http://www.100md.com(李小梅)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