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心血管内科 > 11
编号:10299316
医学发展的历史回顾(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方式

    (一)世界医学史概述

    人类疾病的发生促使医学的发展,有了疾病才产生了医病的医生,而最早的医患关系具有鲜明的亲近性和协调性。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扁鹊在治疗中注重“望色”、“闻声”、“观形”、“切脉”。最早的医学论著《内经》、《素问》中提到这些精辟的理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闻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素问》中明确指出问诊在诊断中的重要性,如: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不先言此,率持寸口,何病能中。回顾2000多年祖国医学的历程,是一个全科/家庭医学的写照,祖国医学的悠久历史,记载着多少为医学而奋斗终生的伟大人物,成为至今还流传于民间的美好回忆。

    而西方医学自成体系登上科学的舞台则要从“古希腊热”谈起。14世纪末,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希腊学院”,讲授的是古希腊哲学、历史和文学,这些优美艺术和丰富的学术思想,大开了佛罗伦萨人的眼界,顿时在意大利掀起了一股“希腊热”,并影响了整个西欧,是这种新的思想摧毁了当时的封建主义束缚——基督教教义的统治(在基督教会的钳制下,所有行为不得越雷池一步),人们纷纷要求个性解放和人身自由,由此而迎来了鼎盛的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整个欧洲由于思想解放,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医学在这个孕育科学的时代,也得到了长足进步。达·芬奇不顾教会的禁令,亲自动手解剖尸体,写下了医学史上第一部专著人体解剖学,掀开了医学的新篇章,以他为起点,相继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一系列基础医学逐步建立,期间经历了400多年时间,终于形成了现在庞大的医学科学体系。
, http://www.100md.com
    (二)祖国医学历史

    直到20世纪20—30年代之前,无论是医业还是医学教育,都没有明显的分科。在我国古代,如名医扁鹊,在治病中把人视为一个整体,他注重四诊,望色:其含意包括面色和神色,面色是观察患者得病类型及轻重的标志,如贫血时苍白和肺炎时发红及肝病时青滞就很明显的表现在面部颜色的不同,病轻时的红润和病重时的灰暗面色也截然不同。而神色则是观察患者表露出来的心理状态,是惊、是恐、是怒、还是安祥,通过它能推测患者的情境。而闻声:则是听病人发出的声音,《素问》中写到,“视喘息、闻声音而知所苦”,深刻的表明了从病人的喘息声中得知患者的痛苦,这些简练的语言中流露出医生对患者的痛苦感触之深,医生进入病人的世界而体会其疾苦。观形:则是观察患者的体态和举止,是行动自如、还是因疾病而受限,是肥胖、还是消瘦,是步履轻盈、还是寸步难行。切脉:则是根据患者的脉象浮、沉、滑、涩,标志着疾病的轻重缓急或表里。这些都充分表明了祖国医学望、闻、问、切的诊治过程所体现的医患关系具有鲜明的整体性、辩证施治的特点。“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即医生通过整体观察、依疾病的规律、而判断疾病的原因和发病部位。对于病人的治疗,则是通过对身体内部的调节达到治本的目的。在公元2世纪东汉时期,名医华佗在行医中就体现了对外科、内科、妇科、儿科的全面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他以解除病痛为宗旨,而并没有分科的念头。在我国古代,对这些卓越医祖业绩的记载中,不但描述了他们对疾病的治疗,而且也记录了高超的心理治疗医术,如有一郡守久病不愈,华佗经过诊断,认为是长期精神忧郁而造成,要激他发一阵火,病才会治愈,于是诊疗时故意惹病人生气,并开了谩骂的处方激发病人大怒,七窍冒火后方感轻松而疾病痊愈。祖国医学流传至今,仍以辩证施治,以权衡调节机体内外平衡进行治疗。, http://www.100md.com(王改兰)
1 2 3 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