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临证心法
编号:10334000
附子理中丸治验3则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3日 清阳客栈
     天津市中医院 (300140)

    原载于《新中医》2001年第2期

    附子理中丸出自宋·《阎氏小儿方论》。方由制附子、人参(或党参)、干姜、炙甘草组成。现剂型为大蜜丸,每丸9g,每次服1丸,每天2~3次(《中华人民共和目药典》,1995年版)。该方温中健脾,主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证。笔者体验,凡虚寒诸证用本方皆可取效。且该药为丸剂,服用简便,易为患者接受,而疗效并不亚于汤剂。现举例如下。

    1 头痛

    李某,男,54岁。头痛病史6、7年。近3年发作频繁,每周1~2次。始则两侧耳上方胀痛,血管跳动,继之由骶椎部发出一团冷气,沿脊柱逐渐上升至枕部。须臾气团分开,经两耳上与两侧太阳穴相连,遂形成半月形的疼痛区。半月形一经形成,则疼痛加剧,随后面色潮红,冷汗出,后背发凉。2小时许,疼痛渐缓。查脑CT、脑血流图等均未见异常。多种中西药治疗均无效。察患者较肥胖,精神萎顿,食少,便溏。舌淡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肾阳虚衰,中州不运,下焦阴寒之邪上逆,虚阳外浮,而致脑窍不利。治宜温补肾阳,健运中州,脾肾之阳得养,各司其职,则无阴寒上逆上干清窍之虞。方用附子理中丸,每次服4丸,每天3次。1周后复诊:头痛发作1次,疼痛略减,时间亦较前缩短。再服前药2周后,头痛未作。惟偶有轻度不适,食欲亦增,大便已成形。嘱其继服附子理中丸,但量须减,每次服2丸,每天3次。治疗5周后,改为每次服1丸,每天3次,以固疗效。7周后,头痛完全消失。
, 百拇医药
    按:《灵枢·经脉篇》谓:“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中,……络肾、……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互为表里,肾阳虚衰,则太阳空虚,下焦阴寒之邪循经上逆,上冲于脑,则头痛作矣。面色潮红,冷汗出,实为阴气极虚,虚阳浮越之征。附子理中丸奠安中焦,温补下焦,脾肾并治,补肾火而温脾阳。肾主一身之阳,中州脾胃主升清降浊,乃一身之枢机。肾阳充实,脾胃健运,则阴寒消散,头痛自愈。值得注意的是,附子理中丸不可长期大量服用,以避免附子中毒。因而,笔者在治疗中渐次减量。

    2 室性早搏

    时某,男,48岁。室性早搏反复发作2年,近1周加重。患者素有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10年,二年前因劳累出现心悸气短,心中惕惕不安。就诊于某医院,查心电图示:室性早搏。每因劳累、情绪波动而复发。1周前,因贪凉饮冷遂致胃脘疼痛,呃逆吞酸,胀满不舒,大便溏泄,每天3~4次,继而心悸频作,胸闷气短,自服心得安后不能缓解。于次日上午就诊某医院,查心电图,诊为频发性室早。予西药慢心律等治疗,服药4~5天后,心悸气短仍时有发作。查心电图,室早每分钟5~6次。细询知患者胃痛仍作,泛酸,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清稀,每天3~4次。舌淡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结代。此实由饮食不节,寒凉损伤脾胃阳气,中阳不运,而致胸阳不展,心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所致,乃心胃同病。故须心胃并治,宜温心脉,助胃(脾)阳。方用附子理中丸,每次服3丸,每天5次,井停用慢心津等西药。3天后复诊:查心电图,室早消失,心电图正常。胃痛、泛酸、大便稀等症告愈。遂减药量,每服2丸,每天3次,以固疗效。1周后来诊,病情稳定。嘱其日后久服附子理中丸,每次服1丸,每天2次。1年后随访,室性早搏、胃病未发。
, 百拇医药
    按:附子理中丸方中附子为温阳助火之要药,丸剂附子燥烈性减,而温补持久力佳。患者始刚胃病,而后“心病”,其病机乃阳气虚损。附子温通心阳,助脉搏敛动而行心血。温胃散寒,温健脾阳,助运化而止疼痛。人参补气助阳,补心气而健脾胃,干姜味辛性热,固守中州,温通脾阳,其性守而不走,能助附子以温阳通脉,协人参补气助阳。炙甘草甘温扶阳,温补心气,和胃朴中,缓急止痛。合用则为温阳益气、强心通脉、暖胃健脾、补肾助火、缓急止病之剂。笔者曾用附子理中丸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属阳气虚寒者各2例,均治愈。笔者认为,附子理中丸有强心、调节心律(率)的作用。但辨病(西医)须结合辨证(中医),以阳气虚寒者为宜。

    3 口疮

    张某,女,39岁。罹患口疮10余年,经多方中西医治疗无效,察患者口疮遍布口舌,色灰白,疮面大而深,与周围边界不清。伴乏力,腹胀,纳少,便溏,月经提前。经期口疮尤甚,经期延长,每次约10天许,量多而色淡。观舌质淡、苔薄有齿痕,脉浮大而无力。余以为,其病乃由脾肾虚寒,阳气极虚,虚阳上浮,浮火上熏所致。治宜温阳补肾,健脾和胃。方用附子理中丸,每天2丸,加水煎煮约10分钟,使之溶化,取药液300ml置杯中,代茶饮,冷服,一天内缓缓服尽。嘱患者勿急燥,只能缓而收功。10天后复诊,口疮开始愈合,全身症状亦有好转。嘱其继用前法服药。再服20天后,口疮已全部消退,适逢月经来潮,经血亦趋于正常,精神转佳,饮食增,大便已成形。嘱继服附子理中丸,每服半丸,每天2次,连服2月,以巩固疗效。

    按:笔者曾用附子理中丸治愈阳气虚寒之口疮患者5例。笔者认为,治疗上须注意几点:一是用量不宜大。此前,患者多有服用大量清热解毒或清热利湿等中药,使原本虚衰的阳气更加虚损。若骤然服用大量的附子理中丸,体内一时难以吸收,而反有助浮阳增虚火之弊。二是服药宜缓。以水煎煮成药液,代茶饮为宜。三是缓图其效。阳虚口疮,其治疗一般需要20~45天。, 百拇医药(王维澎)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温里剂 > 温中祛寒 > 理中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