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40981
酷狗们的前世今生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9日 中青在线
     有人说,今年是文化圈的“狗年”,这话真是不无道理。从春天开始,各种各样的狗便穿梭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先是新锐导演路学长将一只名叫“卡拉”的狗牵到我们面前,葛优扮演的那个工人老二,只有在他的卡拉那里才享受到了尊重和尊严。他为了这种尊重和尊严,为没有狗户口的卡拉不眠不休奔走了二十个小时。

    接着,一只名叫“可鲁”的拉布拉多猎犬感动了亿万亚洲人的心。《再见了,可鲁》讲述了日本一只导盲犬12岁零25天的一生,一直占据在全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上。可鲁的照片曾经被放在日本京都地铁出口,有许多过路人在它周围放下了糖果、玩具和花,人们像纪念一位亡友一样怀念可鲁。《再见了,可鲁》是一位摄影家跟踪拍摄了12年的结果。在书里,可以看到慢慢长大的可鲁,地铁边孤独站立的可鲁,人群中的可鲁,死前依恋地握住原来主人的手的可鲁……这只让盲人看到了蓝天的狗,眼神一直是那么顺从和友爱,使人不由自主地被它的善良所打动。

    1936年以剧本《毛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获四次普利策奖的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狗名叫“伯莱明”。他因此写了《一只狗的遗嘱》,献给“所有曾经挚爱过或者失去过挚爱宠物的人”。短文以精练的文字,用伯莱明的口吻写出了它对主人的爱和信赖,它希望主人忘记因它死去带来的悲伤和痛苦,记住那些欢笑和喜乐。伯莱明向主人道别的最后一个请求写着:“无论在什么时候,如果你们到我的坟前看我,借助我与你们相伴一生长久、快乐的回忆,请以满怀哀伤而欢欣的口吻对你们自己说‘这里埋葬着爱我们和我们所爱的朋友’。不管我睡得多沉,依旧可以听到你们呼唤,所有的死神都无法阻止我对你们欢快地摇摆尾巴的心意。”
, http://www.100md.com
    另一只名叫“杰西卡”的狗,“他属于狗类中的‘转转狗’(谁叫他每天像个陀螺似地转个不停呢),如果再往下细分的话,他属于‘多动症’目(简直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包打听’科(妈妈打电话的时候,他总是竖起耳朵在一旁专心听着,也不管自己听不听得懂),‘戏剧演员’属(这点我就不多说了,因为诸如此类的事迹实在太多了,而且每次都会让我笑得肚子发疼),‘黑耳朵小丑’种(呵呵,看上去就像)。”他的主人是捷克著名作家恰佩克。在小说、散文、剧本、评论等领域涉猎广泛的恰佩克,写起一只平民狗的幸福生活《嘿,杰西卡》却是充满了童趣。

    彼得·梅尔写过《一只狗的生活自白》。屠格涅夫的《木木》讲述了一个哑奴和一只狗生死相依、无言交流的故事……米兰·昆德拉说,“狗是我们与天堂的联结。它们不懂何为邪恶、嫉妒、不满。在美丽的黄昏,和你的狗儿并肩坐在河边,有如重回伊甸园,即使什么事也不做也不觉得无聊———只有幸福平和。”

    为什么狗要和人类生活在一起?恰佩克说因为“狗的世界已经和人的世界逐渐融合在了一起,谁也离不开谁”。不管主人是贫困或富足,健康或病弱,狗都会守在主人身旁,不离不弃。这种忠诚和信任让我们看到了动物与人类的亲密程度,而恰恰这样的温情和帮助在人与人之间或许已经渐渐淡漠和缺失。人们被感动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的缺乏,可以从狗身上得到弥补和见证。

    北京将出台人性化的养狗新法规,媒体上网络中正展开一场热闹的关于狗的讨论……《再见了,可鲁》、《屋檐下的狗狗》、《贝鲁娜的尾巴》、《一只狗的遗嘱》,《嘿,杰西卡》,我们在这些书里,读着一只只狗的前世和今生,体会着一种种温暖和感动,更希望能够重拾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关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