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信息
编号:10305741
多说句话就这么难吗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15日 国医网
     医生接待患者时,至少要与对方“放松式”交谈3分钟,否则一旦被投诉,将被处以50~100元的罚金,这是广州长安医院一项被称为“3分钟缓解”的门诊制度的规定。该制度的出台,据说源于一位患者的投诉:排队排了两个多小时,好容易轮到了,医生只简单问了几句话,1分钟不到就开了处方,患者感到被敷衍。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理治疗或者说医患之间的交流变得日益重要。但是,医院门诊中“三长一短”(挂号、计价、拿药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的现象却日益严重,而且越是大医院越是如此,许多患者在就诊中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医生的话不多,甚至“惜话如金”,并发出了“多说句话又何妨”的呼吁。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医生们“金口难开”呢?

    没有时间——不能说

    目前,我国医院虽然实行了三级制,但门诊收费差距不显著,所看病种无限制,结果患者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导致中、小医院门可罗雀,而部分大医院门诊严重超负荷运转,有的医院甚至到了11点55分门诊挂号室还在挂号!笔者曾经带朋友到某大医院去看皮肤病,发现皮肤科的医生到下午1点半还没下班——上午的号还没看完呢!笔者本人几年前在某军区总医院五官科实习时,曾经在一个上午看了37个门诊病人。我们可以来计算一下,从上午8时到中午12时,共4小时即240分钟,分配到37个病人每人仅6分29秒!从病人进门到问病史、作门诊病历记录、作简单的检查到最后开处方或检查单,这一系列的工作要在短短的6分29秒中完成,而且是连续作战,可以想像其紧张程度——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哪还能顾得上多说话!你就是想说,别的病人也不答应。
, http://www.100md.com
    因此,要解决医患交流不足的问题,必先解决医患没时间交流的问题。不从控制门诊挂号数入手,却将所有责任推到医生身上,长安医院的做法无疑是舍本逐末,而且区区3分钟,又如何能进行“放松式”深入交谈?在这个问题上,近几年在北京、上海等地抢滩登陆的洋医院的做法或许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他们规定,每位医生每天只能挂7~8个号,且每个病人的诊病时间最短不得少于30分钟。所以他们的普通门诊挂号费高达80元也有人看。

    拉开三级医院的门诊收费,使之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别,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促使人们自觉改变过分迷信、依赖大医院的现状,逐步形成小病、轻病进初级医院,大病、难病找高级医院的习惯,从而达到有效分流病人的目的。

    专业不通——不会说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分科的细化有利于医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但过于精细的分科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知识面过窄。许多医生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是专家,但换个专业就成了门外汉。比如,心内科医生搞不懂神经内科,搞普外科的弄不懂胸外科,至于内外科医师之间对对方领域的问题手足无措,则更是常有的事。对于患者提出的跨学科的问题,连医生自己都没弄明白,如何能给患者满意的答复?
, 百拇医药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求医生们不仅要钻研知识的深度,还必须拓展知识广度。但这需要足够的时间保障和待遇保障——如果一个医生每天上班超负荷运转,下班算计柴米油盐,忙得晕头转向,哪还有心思和精力去学别的东西?现在人们在统计收入水平时将医生计入高收入者的行列,却忽视了这个群体的收入严重不平衡。

    其次,还有赖于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我们不仅需要培养专科医生,更需要全科医生,或者说,我们应该在培养全科医生的基础上再去培养专科医生。

    顾虑太多——不敢说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法律知识的普及,维权意识普遍增强,但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又常常使得他们或断章取义,或满腹狐疑,结果弄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来!以至于现在大家开玩笑说,医生是一只脚在医院,一只脚在法院。一位著名的老医学专家就对采访他的记者说,他现在就是搞教学查房也不敢对下级医生的并非最优的治疗方案进行讲评,因为稍有不慎,医生的话就可能会成为患者日后告状的证据。

    笔者在一次医学与法律的教学讲座上也被告知,对患者应尽量使用不确切的语言,避免绝对化的语言,以留下回旋余地;医生只讲客观情况,不要为患者作决断,主意一定要让患者自己拿……拥有专业知识的医生不能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却让患者自己去选择,这不是很可笑吗?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谁也不可能保证万无一失、绝对正确,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使医生避免“祸从口出”,当然最好是“三缄其口”。

    其实,相当多的医生是很愿意与患者交流的,但如果不解决上述“不能说”、“不会说”、“不敢说”的问题,就不是“多说句话又何妨”,而是“多说句话不容易”!,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