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医学史 > 趣闻&杂家
编号:10307130
历代名医主要著作简介: 清(公元1644——1911)
http://www.100md.com 青囊医学
     清(公元1644——1911)

    傅仁宇——《审视瑶函》六卷。对眼科疾患的诊法记述较详。是当时具有总结性的眼科学著述。

    喻昌——《尚论篇》八卷。在学术上特别推崇《伤寒伤》,反映出一定的泥古倾向。

    张璐——《伤寒赞论》、《伤寒绪论》。是根据喻昌《尚论篇》及各家论注,对《伤寒论》的注释。晚年编撰《张氏医通》’采取历代60余家著述,参考百余种书籍,历数十年,十易其稿而成。他的著述,颇切实用,有不少阐发,流传较广。

    柯琴——《伤寒来苏集》。本书为《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之总称。对六经分证有特殊见解;但过于推崇张仲景,固表现一定的保守倾向。

    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九卷。以阐发气化阴阳理论见著, 对于《内经》一书的原文作了较详细的注释,是流传较广的一种《内经》全注本。
, 百拇医药
    汪昂——《医方集解》三卷。选录古今医籍中常用正、附方剂约700余首。除列述每个方剂的方名、主治及处方外,并录用各家学说,阐明方义。切于实用,流行很广。又著《本草备要》八卷。取材《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二书,收集药470余种、图400余幅,流传较广。另著有《汤头歌括》,浅显易懂,多为后世医家所喜读。

    张睿——《修事指南》一卷。首为炮炙论,总论制药之法;其次分论232种药的炮炙方法。主要参考雷敩以后各家本草著作及有关资料编成。

    亟斋居士——《达生篇》一卷。作者主张临产时沉着镇静,掌握“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所论多为经验之谈。

    文字通俗,内容简要,切于实用’。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三卷。阐述仲景原文的精义。文笔简炼, 条理通达,可称《金匮要略》注本较好的一种。
, 百拇医药
    程锺龄——《医学心悟》五卷。全书分类清楚,阐发医理简明扼要。其中根据《伤寒论》的治疗方法,归纳为“汗、吐、下和、清、温、消、补”八法,为后世医家所采用。另撰有《外科十法》一卷。

    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一卷书内强调辨证论治,重视全身症状。提倡“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内容简明实用,流传较广。

    吴谦等——《医宗金鉴》90卷。全书内容较为丰富完备,叙述系统扼要。以歌括体裁概括疾病诸证的辨证论治,切于实际,易学易用,曾作为医院教本。

    叶天士——《温热论》一卷。重点分析温热的传变规律,温热病的病理和治法,创立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为温病学奠基人之一。另著有《临证指南医案》10卷。本书由于治案切于临床实用,流传甚广。

    陈复正——《***成》六卷。辑录整理了古代儿科学的一些主要内容。作者对指纹的临床意义,阐述了个人见解。
, 百拇医药
    张宗良——《喉科指掌》六卷。全书分八门,共73病的证治图说,为近代喉科书中流传较广的一种。

    徐大椿——《伤寒论类方》不分卷。将《伤寒论》中113方分为12类。每类先论主方条文,并以同类方条文附述于后。末载六经证脉及别证、变证、条理比较清楚。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0卷。共载药921种,内《本草纲目》未收者716种,其突出特点为重视民间常用药,且所收药“必审其验”。可称为继《本草纲目》之后另一部集本草大成之作。另编有《串雅内篇》和《串雅外篇》。总结了民间丰富的方药及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在保存和发展民间医药经验上做出了宝贵贡献。

    沈金鳌——《幼科释迷》六卷。全书主要将病证分为24门(类),各编四言韵语一首,予以总括。另著有《沈氏尊生书》流传很广。

    吴鞠通——《温病条辨》六卷。提出温热病三焦辨证的理论,使温病学说更趋于系统和完整,对温病学的发展有相当贡献和影响。另编有《医医病书》、《医案》等书。
, 百拇医药
    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四卷。全书以三言歌括写成,附以注释。另有《医学从众录》、 《医学实在易》等书,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朱翔宇——《喉科紫珍集》二卷;载有锁喉风等72种咽喉病的证治图说,曾多次翻刊,流传很广。

    钱秀昌——《外科补要》四卷;系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诀》基础上参以作者的临床经验编成,简明适用。

    王清任——《医林改错》二卷。改正了古书所述脏象的一些错误,提出不少新的看法,强调解剖学知识对医生的重要性。但为历史条件所限,在解剖学方面不免存在一些谬误。

    郑梅涧——《重楼玉钥》二卷。分别论述了36种喉风的名称、症状、治法。而以养阴清热为特点;并用针灸配合治疗。其子孙继其所学,世称“南园喉科”。

    鲍相璈——《验方新篇》八卷。全书分为99门。作者广泛收集验方,所选医方以简便为主。是一部流传很广的方书。
, 百拇医药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38卷,为我国第一部较大型的区域性植物志。全书分12大类,—共收植物药1714种,纠正了过去本草书籍中的某些错误,在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及本草学上均有重要贡献,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声誉。另编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收编植物838种,系辑录前代文献一部资料著作。

    王孟英——《温热经伟》五卷。全书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叶说诸家之辨为纬,参考多家有关著述,并有较多的个人见解。是一部较有影响的温病学专著。另著有《王氏医案》等。

    陆定圃——《冷卢医话》五卷。对各类病证的辨证论治能推究原委, 详其利弊。文笔浅近生动,分析颇有见识,后人有较高评价。

    费伯雄——《医醇賸义》。主张师古而不泥古,不趋奇立异,善于变通化裁古方;创制新方,有较高的临床造诣。另著有《医方论》四卷。颇多可取之处。

    吴尚先——《理瀹骈文》不分卷。是一部以膏药为主的外治专书。 治法多具简、便、验、廉的特点,便于推广,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外治专著中影响较大的一种。
, 百拇医药
    夏春农——《疫喉浅论》二卷。其治喉之法主宗陈耕道。另著有《会厌论》一卷。

    雷丰——《时病论》八卷。此书专论时病(指四时感受六气为病)。所载治法和成方多有实效,近代医家颇多采用。末附个人治案。

    .

    李纪方——《白喉全生集》一卷。书中将白喉分为寒证、热证、寒热错杂证三大纲,分别介绍治疗方药及针灸等。内容简要,切于实用。

    唐宗海——《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唐氏提出“中医汇通”一辞,并从保存发扬祖国传统医药学的愿望出发,力图证明中医并非不科学。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有所短。主张“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是早期汇通中西医学论著。在运用活血化淤上有独到之处,对后世有相当影响。

    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四卷。本书内容丰富,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其中所述之注重诊胸腹之法,具有一定特点。另著有《痧喉正义》一卷。汇集明、清时期名医20余家所论疫症,喉痧等经验与理论而成。
, 百拇医药
    马培之著《外科传薪集》一卷。记述作者的外科临床备用方剂共200余首。不分类,说明也较简略,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和发展。

    余景和——《外科医案汇编》四卷。收集了清代叶桂等人的外科医案700余则、分为首、项、面、口等13部,共73病证,医案除叙述病情治法外,还注有按语、评语。

    陈葆善——《白喉条辨》一卷。对白喉的治疗能汇集各家之长,参酌个人经验予以补充发挥,内容比较系统。

    周学海——《读医随笔》六卷,汇集研读古医书之心得体会与临症之笔记而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柳宝诒——《温热逢源》三卷。书中颇多个人发挥,流传较广。

    郑肖岩一—《鼠疫约编》共八篇。介绍鼠疫的预防,辨证及治法,并附医案及验方。有一定参考价值。,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