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疾病百科 > 疾病诊治
编号:10307242
伤寒
http://www.100md.com 青囊医学
     伤寒是一种急性全身性传染病,由伤寒杆菌因水源、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经消化道传染所引起。本病终年可见,夏秋季为多。

    【病因病理】

    伤寒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加热56度(摄氏)10分钟即死。伤寒杆菌经口入胃,入小肠下部淋巴结生长繁殖,其菌体和内毒素由淋巴入血液,出现菌血症和毒血症,导致肝、脾、骨髓及全身淋巴结发生病变。病程第一周小肠淋巴结出现髓样肿胀,第二周坏死结痂,第三周结痂脱落形成溃疡,可出现肠穿孔或出血,第四、五周开始恢复,溃疡亦渐恢复。

    【流行病学特点】

    1、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经水源传播易造成流行。经饮食,特别是经苍蝇和手污染食物而传播者多为散发病例。

    3、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4、多流行在夏秋季节。

    【临床表现】

    1.潜伏期:多数为14天左右,在潜伏期内无特殊症状。

    2.发病初期:表现精神淡漠、疲乏、头痛、食欲不振、睡眠失常。体温呈阶梯样上升,于1周内可达40度左右。有畏寒、头痛、腹胀、腹泻和便秘等症状: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此期约1周左右,便进入极期。

    3.极期:约在病程的第二周后,发热持续不退,多数呈稽留热型(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度左右,一天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可持续数天或数周),持续约10~14天。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十分严重,患者脉搏比较缓慢,与体温升高不相称。在发病后7~11日,皮肤上可分批出现玫瑰疹。

    4.缓解期:约在病程的第3~4周进入缓解期,一些严重并发症,如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肺炎可在此期内发生。

    5.恢复期:约在病程的第4周以后。

    【预防】

    1、隔离治疗患者15天,接触者观察25天。

    2、注意饮食及饮水卫生,加强粪便管理,消灭苍蝇。

    3、预防接种:常用霍乱、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以提高免疫力。

    【诊断要点】

    凡原因不明的高热持续1~2周不退者均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特殊的中毒面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白细胞总数减少、嗜酸粒细胞消失等体征表现高度提示本病。检出致病菌是确诊的惟一依据,疾病早期以血培养查菌为主,病程后期以骨髓、粪、尿培养查菌为主。发病一周后血清肥达氏反应(对伤寒、副伤寒细菌抗原发生的一种凝集反应)阳性,也强烈提示本病。

    【治疗方案】

    1.隔离病人,食具消毒。对病人粪便等排泄物严格消毒。

    2.选用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少渣饮食。发热期卧床休息,高热时使用物理降温,或使用小剂量退热药,如安乃近等。

    3.病原治疗:氯霉素是首选药物,此外可用复方磺胺嘧啶、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氟嗪酸等。病原治疗需体温正常后,连用2——3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