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 > 骨髓炎 > 硬化型骨髓炎
编号:10307427
化脓性骨髓炎
http://www.100md.com 青囊医学
     骨由骨摸、骨质与骨髓组成:常说的骨髓炎并不是单纯的骨髓发炎,炎症也波及骨膜与骨质。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与B型链球菌。细菌可以从疖、痈、扁桃腺炎和中耳炎的病灶处来,经血液播散到骨;也可以是开放性骨折,局部皮肤溃破,细菌污染入侵;或是骨附近的软组织感染,蔓延到骨而引起。儿童常在肢体碰撞后发生局部肿痛、发热而起病,也可能是外伤引起局部出血导致感染播散而诱发本病。骨髓炎好发于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其次为肱骨与髂骨。骨髓炎的脓液掀起骨膜,破坏骨的血供,引起骨坏死。死骨可随脓液突破皮肤流出体外,产生不易愈合的瘘管。瘘口流脓时好时发,病骨增粗、硬化,即进入慢性骨髓炎期,病变迁延多年不愈。

    一、临床表现

    1.急性期起病为突然高热、寒战,患儿烦躁不安,脉快,呕吐,惊厥,全身呈现毒血症症状。患部红、肿、痛、热。肢体呈半屈曲位状,周围肌肉痉挛,拒绝活动。患处有明显压痛。

    2.发热肿痛3-4周后,脓液溃破皮肤,流出体外。患骨压力减轻,疼痛缓解,体温下降。流脓处形成瘘管,时有臭脓及死骨流出。病处肢体增粗变硬,呈慢性骨髓炎之特点。

    3.若瘘管口闭合,脓液再积聚,局部压力又增高,又可引起红肿痛症状及发热,直至脓液流出后才好转。因此常有几个瘘口,局部瘢痕累累。

    二、诊断要点

    1.患骨红肿痛及压痛,肢体功能障碍,血白细胞增高。急性期有高热、寒战等全身毒血症症状。

    2.患肢增粗,瘘口时有脓液或死骨流出。

    3.在发病14天后X线才有阳性的骨变化影像,如骨膜层状增生。慢性者有死骨形成或死骨包壳表现,骨皮质增粗,或存在病理性骨折。

    4.脓液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B型链球菌或是其他致病菌生长。应用抗生素治疗后,细菌培养可能转阴性,但并非不存在化脓菌。

    三、治疗原则

    1.急性期需用足量的广谱抗生素或敏感的抗生素治疗,以抑制细菌生长。

    2.若足量抗生素应用后肿痛与发热不退,需作局部引流,即在患骨的骨髓腔钻孔减压,引出脓液。慢性骨髓炎有死骨存在者,需行病灶清除术,摘除死骨,骨髓腔用肌瓣充填以消灭死腔。

    3.全身支持疗法方面有降温、输液或输入少量新鲜血、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等,同时要食用易消化的高热量食物。

    4.控制患肢活动,防止炎症扩散,用皮肤牵引或石膏托外固定,预防关节挛缩及病理性骨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