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中耳疾病 > 中耳炎 >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编号:10307477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http://www.100md.com 青囊医学
     【病因

    】

    本病主要为中耳粘膜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原菌以溶血性链球菌及葡萄球菌为主。一般是继发于感冒,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特别是在用力擤鼻时,使鼻涕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感等)时,身体低抗力弱,亦易并发本病。后鼻孔填塞、鼻腔手术的填塞

    物放置过久,以及不适当的鼻腔冲洗,以可使细菌进入鼓室。鼓膜外伤,如处理不当常引起中耳炎症。

    感染途经咽鼓管为主,其次是外耳道经鼓膜的感染,至于血运感染极为少见。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机体反应性差,加之小儿的咽鼓管粗、短、水平,故小儿易患此病。

    【临床表现】

    (一)早期:主要症状为发烧及剧烈搏动性耳痛,并放射至颞部。其次,由于咽鼓管闭塞,常有耳闷塞感,但尚无听力明显下降。检查可见鼓膜正常光泽消失、充血,但正常标志仍可辨认。

    (二)化脓期:经一、二天后中耳腔内分泌物积聚,发烧及耳痛增加,且出现畏寒。小儿患者常伴有呕吐、抽搐、腹泻,甚至可发生虚性脑膜刺激征等。患者听力明显下降,耳镜检查见鼓膜一片红色、增厚、向外澎出,正常标志不清,乳突部有压痛。

    (三)穿孔期:病变继续发展,中耳腔内积脓逐渐增加,鼓膜受脓液的压迫及细菌的毒性作用,可发生局部坏死穿孔,脓液外溢。此时耳痛顿减,热退。耳镜检查见鼓膜穿孔。穿孔处有时可见搏动反光(分泌物流出之故)。

    在急性中耳炎过程中,如感染严重,体质较弱,以及中耳腔内脓性渗出物引流不畅,感染侵入乳突,就可以发生急性中耳乳突炎。此时耳痛可放射至颈部或下颌,耳内流脓突然减少,病人出现高烧,乳突部明显压痛,如若脓液穿破乳突外侧壁便可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耳廓被推向前方,穿刺时可抽得脓液。

    【预防】

    (一)锻炼身体,预防感染,及时治疗急性鼻炎、鼻窦炎,不要捏紧两个鼻孔擤鼻。

    (二)去掉不良挖耳习惯,游泳时防止污水流进耳道。应注意婴儿的哺乳姿势,不要横抱哺乳,以防乳汁由咽鼓管流入中耳。

    【治疗】

    应按照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矛盾,抓住其主要矛盾,给以解决。

    (一)在早期,主要是控制炎症发展,因而应着重全身抗炎治疗及退热、止痛等对症处理。

    1、全身抗炎治疗:常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合用。

    2、高热及耳痛较重,应用解热止痛剂。

    3、局部治疗:鼻腔滴入1%麻黄素,以减轻咽鼓管粘膜水肿,帮助咽鼓管开放引流。耳道内可滴入3%石炭酸甘油,消炎止痛(鼓膜穿孔不宜使用)。或用鲜虎耳草30克,捣烂滤汁加冰片少许滴耳,每日3—4次。

    (二)当病变发展到化脓期经抗炎治疗,无明显改善时,应行鼓膜切开排脓,减少毒素吸收和炎症进一步扩散。

    (三)若鼓膜已自行穿破,则应协助引流,使脓液能充分排出,临床常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局部可滴硼酸酒精或抗菌素溶液,如4%合霉素甘油,2.5%氯霉素甘油等。

    并发急性乳突炎及耳后骨膜 下脓肿时,还应切开排脓或乳突凿开术。

    相 关 链 接

    经验良方

    中耳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