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其它 >
编号:10307883
第九章 疾病病变节律与疾病防治(3)
http://www.100md.com 《时空医学》
     第一节 疾病病变节律

    二.六经病证节律

    六经病证是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症候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类,分别从邪正相争关系,病变部位,病势进退缓急等方面阐述了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而六经病症节律是由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为其基本演变形式。同时还总结性提出了各病证节律,即六经病证在昼夜之中趋向缓解、痊愈的时间范围。

    太阳病是对风寒之邪侵犯于肌表所表现之轻浅证候的概括,其以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痛、无汗或少汗,脉浮紧或浮缓,苔薄白为主要特征。太阳病欲解时在巳午未时,乃因太阳经为阳多阴少,巳午未时正是一日之中阳气最隆盛之时,而太阳经被邪气郁遏之阳气,可得到天阳之助而宣伸,故其病欲解。
, 百拇医药
    阳明病是外邪化热入里,邪热炽盛,伤津成实之极期阶段。病位主要在胸膈、胃肠等,以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或数而有力,甚至腹胀便结、烦躁谵语等症为主。阳明病欲解时在申酉戌时,亦即酉时左右,此时因阳由盛而衰,阴由衰而渐盛,阴阳遂趋持平,而阳明

    经属阴阳平衡之经,阳渐衰入里,阴渐生而盛。而阳明经病变时其生理节律紊乱,阳气不衰减,不入里,而阴气难生难盛,而有阳热过亢之临床表现。但逢酉时阳渐衰而阴渐盛,与阳明经阴阳变化节律相似时,阳明经阴阳变化节律得以诱导而有恢复之希望,故申酉戌时阳明病欲解。

    少阳病是外邪由表入里之过度阶段所表现症候变化的概括。病邪既未全离太阳之表,亦未全入阳明之里,而是徘徊于表里之间,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为主症。少阳病欲解时在寅卯辰时,此时阳气初升渐盛,阴气渐降而衰,少阳经为春生之气,虽然也是阴阳持平之时期,但阳气变化趋向旺盛,与此期自然界变化同步,少阳经病变故易在卯时左右得时之助而缓解。
, 百拇医药
    上述三阳病,系正邪相争处于剧烈阶段所表现的证候,若病变进一步发展,进而造成人体阴阳虚衰,出现正虚邪陷,便可导致三阴病。

    太阴病系三阴病之轻浅阶段,主要是脾阳虚衰,寒湿中阻的病证,有腹满而吐、自利不食、时腹自痛、四肢欠温、口不渴等为主证。太阴病欲解时在亥子丑时,该时阴最盛,阳最衰。太阴经为阴中之阴经,阳气较少,故当寒邪侵犯时,阳气损伤较严重主要呈阴气盛的虚寒证候。每晚子时一阳生,阴气最盛,其阴阳变化与太阴经阴阳变化相似,太阴经病变时阴阳变化在子时最易得到调整恢复,其病变因而欲解。

    少阴病是对外感病后期,全身性阴阳极度衰惫现象的概括,病位主要在心与肾。其病变既可因阳衰阴盛而病邪从阴化寒,形成以手足厥冷、胸胁苦满、恶寒倦卧、下痢清谷、小便清,脉沉微或沉微欲绝之寒化证;也可因阴虚内热而病

    情从阳化热,出现心烦不眠、口燥咽干、尿短赤、脉细数等症为主的热化症。少阴病欲解时在子丑寅时,此时阴气较盛,而阳气亦生;且少阴经本属阴盛阳少,其病变的发生也取决于阴阳之间的这种盛衰是否相对稳定。子丑寅时阴气较盛,符合少阴经阴气较盛、阳气渐生的特性,故少阴病患者病情此时易于缓解。
, http://www.100md.com
    厥阴病是对外感病后期阴阳虚衰,寒热错杂等症候进行的概括,并且突出地阐述了以厥热胜复变化来判断外感病的病情愈后。厥阴病欲解时在丑寅卯时,此时阴气欲退未退,阳气初生未盛,虽有阳气之温,亦有阴气之寒,但阳气处于升发之时,阴气处于沉没之际。厥阴经亦为阴盛阳少,总的发展趋势是阳进阴退,而厥阴经失其常态,则临床可见厥热胜复寒热错杂现象。到了丑寅卯时,在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影响下,失态的厥阴经阴阳变化即有复常的趋象,故其时亦为厥阴病欲解之时。现将六经病症节律有关内容列表加以说明(见表9-2)。

    此外,继六经病症后叶天士创卫气营血病证节律;吴鞠通创三焦病证节律;他们均对外感病的病变节律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表9-2 六经病证节律表

    总之,疾病的病变节律,根据其病理变化的阶段性、层次性这一特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后一般可分为初期、极期和后期三个主要阶段。疾病初期病邪及症候均处于轻浅阶段,但病势向前发展;极期,正邪交争激烈,症候表现特别明显,病势处于激剧阶段;后期,则病势转退,病变重点不是以邪甚为主,而是以正虚为主要矛盾。,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