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中医内科
编号:10309792
重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误诊教训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42期
     郭利民 徐道振

    病例 女,60岁,无特殊流行病学史。3个月前开始发热,无明显诱因,呈间断性,体温最高达40.2℃,对症治疗无效。20天前病情加重,乏力、纳差、恶心、厌油腻食物,尿色明显加深,色如浓茶。某社区医院查肝功:ALT>1000U/L,TBIL168μmol/L;嗜肝病毒血清标志物:Anti-HBc及Anti-Hbe(十),疑“病毒性肝炎”转至某传染病院。入院体温38.9℃,精神萎靡,全身皮肤中度黄染,肝掌(十)、蜘蛛痣(—)。巩膜中度黄染,颈软,甲状腺不大。心肺无异常所见。腹平软,腹壁静脉无曲张,肝肋下及边,脾未扪及,肝上界于右锁中线第5肋间,腹水征(—)。双下肢无水肿,扑翼震颤及踝阵挛均(—)。B超:肝弥漫性病变,未探及腹水。外周血象正常;血沉16mm/60min;血液生化:ALT456U/L,AST784 U/L,TBIL 216.4μmol/L,DBILl60.1μmol/L,ALB30.0g/L;A/G比值0.9,CHE3640U/L,CHO2.30 mmol/L;PTA69.9%;血清免疫学:γ球蛋白30.4%,IgG22.26g/L,类风湿因子及C反应蛋白亦显著增高;乙肝病毒血清抗原抗体检查:HbsAg(—),Anti-HBs(十),Anti-HBc(十),HBeAg(—),Anti-HBe(十)。入院后经保肝、退黄、退热等对症治疗后,病人体温持续在38~39℃之间,黄疸加深,乏力及消化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腹水。1周后复查,ALT 95U/L,ASTl07U/L,TBIL443.8μmol/L,DBIL240.7μmol/L;PTA32.5%。临床考虑慢重肝诊断。第2周,病人仍呈中高热,全身出现密集之充血性斑丘疹,口腔粘膜可见多发性溃疡。进一步追问病史,诉近年来曾有对称性膝、肘等大关节疼痛,本次发热后反复出现全身性皮疹并伴口、舌干燥,口腔粘膜多发性溃疡及双眼干涩等症状。始疑及自身免疫性肝炎。化验回报:Anti-HBc-IgM(—),HBV-DNA斑点杂交法(—);甲、丙、丁、戊,EBV、CMV、抗麻疹病毒抗体均(—);两次查ANA l:80(十)。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试验性治疗,病人体温渐降至正常,全身及消化道症状消失,腹水消退,第8周肝功:ALT21 U/L,AST25U/L,TBILl9.1μmol/L,DBIL 9.8μmol/L;PTA75.1%,基本恢复正常。最后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型。
, 百拇医药
    案例分析

    本案例特点:①无肝炎病史、无HBV现症感染及其他嗜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免疫学证据;有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②间歇性中高热为本案例的主要表现,持续于病程始终,长达3个多月之久;伴有全身性皮疹、口腔粘膜溃疡等表现;血清免疫学检查γ球蛋白、IgG增高,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及ANA均阳性。③病程后期才表现出明显的肝炎症状,乏力及消化道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腹水。高度黄疸伴酶胆分离,PTA亦降至40%以下。④应用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误诊原因及教训

    ①问诊不详,遗漏了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病史,以及皮疹、口腔溃疡等发热的伴随征。直到病人再度出现有关典型表现时,才重新询问病史及进行有关ANA等自身抗体检查,以致诊断延误。②虽有黄疸加深、酶胆分离、乏力、消化道症状加重、PTA<40%等重度肝损害甚至肝细胞坏死表现;但无HBV现症感染及其他嗜肝病毒感染的证据,故不能诊断为慢重肝。③忽略了发热这一主要表现。间歇性中高热3个月后始出现肝损害,显然与病毒性肝炎或肝坏死的发热不同。尽管肝炎黄疸前期可出现发热,尤其是急性乙型者可伴随皮疹、关节痛等免疫复合物病(血清病)样表现,但持续时间一般为5~7天,最长不超过3周。④在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时局限于肝功改变,对γ球蛋白、IgG增高,类风湿因子及C反应蛋白阳性等血清病表现未予深究。,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