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311066
排除溃疡性结肠炎的不典型增生荧光内镜活检效果好计算机监控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42期
     本报讯 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的Messmann等报告对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通过荧光内镜来选择活检部位的方法有助于排除UC的不典型增生。(Gut, 2003, 52∶ 1003)

    由于常规内镜检查无法分辨肠黏膜上皮是否有不典型增生,因此需进行每间隔10 cm的4个象限随机活检,而且至少需取40~50个标本。而应用荧光内镜,则能减少取样误差及活检总数。

    该研究纳入经内镜及组织学确诊的UC患者37例,中位年龄46岁,其中女性22例,病程均在5年以上。除外合并急慢性肝病及卟啉症患者。患者通过口服(2 mg/kg)、灌肠及导管插入局部喷洒5氨基酮戊酸(5-ALA)等3种方法来激发荧光。

    结果显示,荧光内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5-ALA的应用方式有关。口服法敏感性最低为43%,灌肠法为87%,导管法则为100%。但是口服全身致敏法的特异性(73%)显著高于灌肠(51%)和导管喷洒(62%)的局部致敏法,灌肠法与导管法特异性无显著差异。灌肠法和导管法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3%和14%,口服法为21%。口服法的阴性预测值为89%,灌肠法与导管法则分别高达98%和100%。另外相对于传统的活检方法,每次荧光内镜检查不超过5个活检样本。

    研究者认为,由于荧光内镜检查阴性预测值很高,因此如果局部法激活荧光后荧光内镜检查阴性则基本排除不典型增生。但是目前每间隔10 cm分别在4个象限随机活检的方法仍然是检测UC不典型增生的金标准。对于判定慢性UC患者是否有不典型增生局部致敏法荧光内镜和普通内镜检查孰优孰劣需要进一步做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百拇医药(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