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焦点透视
编号:10312355
保健品营销专家的营销策略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26日 新华网
     最近,有幸邀听某“营销策划专家”关于保健品营销的“内部”提高级讲座,发现被之津津乐道的“营销策略”,竟是如何对消费者进行“症状恐吓”,以快速让消费者认知产品,促进销售。

    比如你身体上某些所谓的“症状”,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这些营销专家的眼里就变成他推销产品的有力证据,没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A病说成B病,总之你是一个需要服用他们的保健品的“病人”……不妨让我们来看看某“保健品营销专家”的一段独白:

    “人体就是一台机器,谁也不能保证这台机器不出点小故障。只要我们针对人体引发的小故障进行一番‘症状恐吓’,就不愁保健品卖不出去。搞保健品这一行,最重要还是要加大火力好好宣传功能。比如一个‘调理肠胃’的保健品如何进行症状恐吓呢?大家知道肠胃不好会给人体带来一些症状:如面色差,口臭;有痤疮、暗疮、色素沉着;腹部变大,腰、臀变肥;食欲减退,腹部饱胀不适等。如果我们直接说这是肠胃不好产生的后果,可能难引起消费者重视,因此采取反推法恐吓说:食欲减退、精神萎靡、面色差、口臭、排便困难,谁有这一种或几种情况发生就坏了,是肠胃出了大毛病了,需要××保健品来调节肠胃功能。这样一说,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的肠胃出了问题,恐吓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而实际情况是:口臭可能与牙龈问题有关;面色灰暗可能是睡眠不足;腹部变大可能是缺少运动。但这些话,我们当然不要告诉消费者。”
, http://www.100md.com
    “在营销操作上,‘症状恐吓’有两类搞法。其一,细分症状人群进行多角度恐吓(面状恐吓法)。不同人所关心的症状是不一样的,我们可在宣传中分别进行恐吓。比如首先利用权威机构的幌子,先给予轻度恐吓———××机构调查:中国人缺乏××元素的状况普遍严重。紧接着对目标人群逐一恐吓:缺少××元素,儿童、青少年会如何,成人会如何,老人会如何。此法恐吓的人群和恐吓的症状呈面状结构,广泛人群消费性质的保健品常用此法。其二,对单一人群进行多角度恐吓(点状恐吓法)。大多数保健品不是所有人都能吃的,目标消费群往往局限在一个单一群体。如××口服液的主要消费群是孩子,就针对孩子缺×元素(比如锌、钙、铁等)可能导致的各种症状进行全方位‘症状恐吓’。天下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这么一夸张、一恐吓,孩子的父母就关注了,掏钱了……”

    如果说这位“营销专家”的“自供状”仅为个别现象倒也罢了,现在一些保健品厂商为了争夺市场,甚至搞起了“恐吓竞赛”,一个比一个说得玄乎,而且具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仅以“补锌热”为例,一些补锌产品厂商肆意夸大中国人缺锌的“普遍性”“严重性”,误导消费者补锌“多多益善”,以促进其产品的销量。而医学专家指出:补锌要有的放矢,盲目过量反而有害。如长期或大量服用硫酸锌,约有15%的人会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痛等;部分人口唇及四肢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胃出血甚至胃穿孔,也可引起严重贫血。

    在此,提请各位消费者:保持清醒,理智消费,当心被“症状恐吓”的笼子套牢。如果怀疑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最好还是找具有专业水准的医生,切莫盲目轻信保健品宣传的吹嘘。(彭国海),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