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婴幼儿保健 > 信息
编号:10313783
肌注谨防并发症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27日 《健康时报》 2003.03.27
     陆泉文

    孩子生病后,家长往往心急如焚,不少人认为打针总比吃药效果好,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针。其实,打针虽有其优势,但也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后果,应引起注意。

    臀大肌挛缩症 由于肌纤维很柔软,对刺激反应往往很敏感,如果经常进行臀部注射,那么,反复打针的损伤和药物的化学刺激,尤其是含苯甲醇溶液的药物刺激,就会引起局部肌纤维的充血肿胀,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臀大肌挛缩症。其主要表现为臀肌萎缩,臀部扁平,皮肤凹陷,有时呈桔皮样,下肢外展,足尖向外呈“外八字”形,以致行走步态不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预防方法是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臀部肌肉注射,需要注射时,要合理选择部位,两侧臀部轮流进行。

    硬块 肌肉注射常限于臀部外上方1/4的区域。在这方寸之地,反复的注射损伤和药物的刺激很容易造成硬结。对于这种打针后造成的硬块,可采用热敷,目的是促进硬结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药液的吸收利用,使硬结消散。

    感染 有不少父母在孩子打针后,习惯地用手帮着去按摩注射部位,企图减轻疼痛。人的手上带有许多致病菌,如果用手去按摩,这些致病菌就会趁机沿着尚未闭合的针眼侵入人体,引起局部组织的发炎。正确的做法应是在针头拔出后,用一个消毒的干棉球在局部稍稍压迫一下,这样可使损伤处的出血停止和针口自然封闭。(陆泉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