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生命科学 > 信息
编号:10314477
74岁老医生与非典生死搏斗———记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3年4月29日 《健康时报》 2003.04.29
74岁老医生与非典生死搏斗———记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
74岁老医生与非典生死搏斗———记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

     本报记者 何佳颐 特约记者 黄显斌

    74岁的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教授在抢救非典患者时不幸被感染,为了能及时给救治非典患者提供经验,老人毅然拿自己的身体做试验,把非典痊愈患者的血清注射到自己体内……15天后,他终于降伏了自己身上的非典疫魔,痊愈出院。胡锦涛总书记知道他的事迹后,高度评价说,我为我军有这样优秀的医学专家感到自豪。

    4月26日下午5时,记者来到姜教授的家,听姜教授讲述一个多月前他与非典生死搏斗的经历。交谈中,记者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姜教授是位非典刚刚痊愈者,他那红润的面色、爽朗的笑声,更让人想象不出这是一位年过七十的老人。

    姜素椿教授与北京第一例非典患者零距离接触,他向记者讲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抗非典经历。

    解放军302医院接诊了北京第一例外来非典患者。3月7日晚8点多,姜教授突然接到该院医务部紧急电话,让他到医院病区指导高危病人的抢救。他来不及多想,披上衣服,三步并作两步赶到病房,院领导考虑到姜教授患过鼻咽癌,虽已痊愈,但因化疗导致一侧鼻管不通,经常流眼泪,且鼻孔没有鼻毛,很容易被感染,所以,坚持让他在病房外坐镇指挥,但他觉得不到紧急关头院领导是不会叫他亲自“出马”的。他说:“我不上第一线,不看病人,怎么出主意?再说,作为军人哪有不上战场的?”他不顾院领导的劝阻,穿好隔离衣,戴上口罩并在口罩里夹了两层纱布,直奔病人房间。此时,病人的呼吸、心跳十分微弱。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全力组织抢救,6名医生轮流给病人做心脏按摩,虽经1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但终因这位患者病情过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而死亡。姜教授和医务人员连夜讨论疫情,分析病源,留取标本安排争取尸检,查找病因。接下来的几天,他连续参与了第二批病人的诊断、治疗和总结。院领导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又连日劳累,怕他被感染,让他撤离一线。但他一直坚守在与病魔战斗的第一线,用一个老军医、老专家的丰富经验和镇定自若,影响着身边的人们,消除了其他医护人员的紧张、恐惧心理。姜教授从接触第一例非典病人开始,就嘱咐每位医护人员下班后立刻脱掉外衣,包括袜子和鞋,尽快洗澡,然后到外面让风吹一段时间,把病毒吹掉或稀释再回家。到目前为止,医护人员的家属没有一人被感染的。
, 百拇医药
    得知自己被感染,姜教授首先想到尝试给非典患者注射同类病人康复后的血清,使身体产生抗体,并建议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

    3月14日下午,姜教授开始畏寒、发烧,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感染了。他执意不让老伴送他,决定自己去做系统治疗。临出门时他对老伴说:“也许这次去了以后,我就回不来了。”同是医生的老伴眼噙泪水对他说:“你一定要挺住,配合医生好好治疗,不会有事的。”经检查,他胸部X光片有阴影,确诊感染上了非典。

    姜教授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传染病治疗的经验,综合患者临床的表现,首先做出了病毒感染的推断,对衣原体感染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根据这种判断,指导医务工作者确立救治方案。他说:“作为医生,现在我不能为患者服务了,但作为患者,我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为防治非典尽快寻找途径。”他首先想到了尝试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给非典患者注射同类病人康复后的血清,抑制病毒,快速康复,并建议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院领导和有关专家经多次研究,决定采纳他的建议。随后院领导派人到广东寻找非典患者恢复期血清。血清找到后,经过5家医院安全性检查,专家反复论证,3月22日把血清注射到姜教授的身上。
, 百拇医药
    在自己身上注射血清,这确实需要一种勇气。注射血清是一种特异性的疗法,由于有一定风险,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同时,还可能将血清中携带的丙肝、艾滋病等病原,输入受血者的体内。作为传染病专家,姜教授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其中的风险。他说:“我年龄大了,能赶上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为降伏疫魔作点贡献,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注射血清后,同时配合其它药物治疗,奇迹出现了,姜教授的身体健康很快得到了恢复。

    作为一名懂医的患者,他一直参与自己全程的治疗,并在住院恢复期间撰写或指导医护人员完成了9篇共5万多字的科普及研究论文。

    住院期间,姜教授虽然不能再参加第一线的救治工作,可心里一直关注着疫情的发展,特别是可能被波及的新疫区需要了解防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他每天搜集有关非典的各种信息,查阅大量资料,不顾医务人员的劝阻,先后完成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给内科医生的启迪》、《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的防治》等9篇共5万多字的科普及研究论文,对预防、治疗非典疾病提出了许多极具指导价值的意见。他还为多家媒体撰写了防治SARS病的科普稿件。文章见报后,每天接到咨询电话20多个,他都一一做了令人满意的解答。
, 百拇医药
    在这个时候,任何体力、脑力的消耗,都不利于他身体的康复。院领导多次劝他注意休息,他总是笑呵呵地说没事儿。一次,护士小李半开玩笑地对姜教授说:“教授,您是来住院的,就好好休息吧,哪有那么多写不完的东西呀!”

    他说:“我得病了是不幸的,可我又是幸运的,因为作为一名医生,能够在有生之年投身于重大疾病的救治工作中,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躺在床上闲着也是闲着,趁现在有时间,我得做点事啊!”

    医院为便于空气流通,给每个病房都配备了空气洁净器。姜教授老是感觉嗓子咳不出来,他认为可能是室内空气湿度的原因。于是,他让护士长拿来一个湿度表测量。果然,用了空气洁净器以后,室内的湿度只有10%。姜教授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到北京地区室内湿度保持在40%~50%对非典患者的治疗比较适宜。因此,他建议护士长做一个室内湿度的改变对非典病人治疗影响的课题。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在每个病房内洒一点水,或采取用器具盛些水放在病房等办法改变病房的湿度。
, 百拇医药
    姜教授是一名懂医的患者,他一直参与自己全程的治疗。对年轻医生,他传授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新知识、新观点,鼓励年轻人安心在临床一线工作,多收集临床一线资料,并亲自指导护士总结非典护理经验,积极撰写论文。他对护士长唐永红说:“你们在最前线,现在正是切合实际总结对防治非典、护理非典病人的最佳时机。”在他的指导下,唐永红完成了《非典肺炎对医院护理工作带来的新挑战》的论文。唐永红在文章的结尾深情地写道:“致谢姜素椿教授”。

    面对非典,姜教授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出院时,他透过玻璃窗对病友说:“坚强些,我这把老骨头都挺过来了,你一定能够挺过来!”

    住院期间,姜教授时刻体谅医护人员工作的艰辛,即使是医护人员分内的工作,他都自己承担下来。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离我远点儿,我这儿危险”。每次护士到病房送东西,他都让护士把东西放下赶紧离开病房,包括整理床铺,甚至连病房的卫生都坚持自己打扫。其实,每个护士心里都明白,姜教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尽量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和感染机会。护士每天都要采集病人咽部分泌物标本,进行检验,每当这个时候,病人都要张开口腔,这是护士高度戒备的时候,她们冒着传染的危险进行采集。这些原本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可轮到姜教授,他尽量不让护士插手。他自己洗脚,自己手拿着正在打点滴的瓶子上卫生间。一次,护士小李跟姜教授急了:“教授,院里把您交给我们,是要对您的健康负责,求求您就答应我给您洗一次脚吧。”可他笑着坚持说:“我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刚好也可以活动活动身子,增强抵抗力嘛!”
, 百拇医药
    姜教授出院的那天,他对在场的医护人员说:“我有抗体了,再也不怕非典了,过段时间我还可以回来和你们并肩战斗。”此时,医护人员眼睛里闪烁着泪花。说心里话,他们盼望姜教授早日康复,回到近在咫尺的家,可这一天真正到来时,大家又舍不得他离开,因为在这23个日日夜夜,他们不仅从姜教授教的言行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而且学到了行医做人的道理。临走前,他来到隔壁的病友房门外,透过玻璃窗对病友说:“坚强些,我这把老骨头都挺过来了,你一定能够挺过来的!”

    采访手记:坐在去姜教授家采访的车里,透过车窗,长安街上路人寥寥、行色匆匆,白颜色的口罩,给关不住的春色带来了不和谐的一抹,人们仿佛正经历着一场寒冬。采访中,姜教授那爽朗的笑声,还有他老伴为我冲的那杯浓浓的咖啡,跟路上所见到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这里,我找不到半点儿非典的阴影,姜教授的人格魅力更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反复说:“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党员,我只不过做了应该做的事,其实,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啊!”“党把我从一个农家子弟培养成为一名军医,危难时刻,只要我能行动,就有责任和义务冲锋陷阵!”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折射出老教授的高尚品格和无私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 http://www.100md.com
    我不由得想到,在这场没有硝烟抗击非典的战场上,有许许多多像姜教授一样可敬的人们,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信念,舍己为人,舍家为国,无私奉献,用自己的生命延续着别人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悲壮而崇高的赞歌。他们用行动告诉世人:非典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团结奋战,一定能够战胜疫魔!

    愿好人一生平安!

    姜素椿教授简介:1929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1956年10月从大连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302医院工作。长期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中枢神经、消化、呼吸等传染病的防治方面造诣很深,先后参与我国部分地区流行性出血热、霍乱、中毒性痢疾等疫情的处理,曾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表扬,两次荣立三等功。

    图片:

    1、姜素椿教授和老伴。(万树红黄显斌摄)

    2、恢复后的姜教授(左二)与同事们分析非典患者的病历。

    (万树红黄显斌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