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综合信息 > 信息06
编号:10314557
菟丝子的由来(金台药话)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8日 《健康时报》 2003.05.08
     刘炳乐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养兔成癖的财主,专雇一个长工给他养兔,并规定:死掉一只兔,要扣掉1/4的工钱。一天,养兔的长工不慎将一只兔子的腰部打成重伤,因怕财主看到,便偷偷地将这只受伤的兔子藏到了黄豆地里,奇怪的是,他意外地发现这只伤兔并没有死。他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吩咐他定要将此事探个究竟。长工便按照父亲的吩咐,又将一只受伤的兔子放进了黄豆地里。他跟随伤兔仔细观察发现:受伤的兔子很喜欢吃一种缠在豆秸上的野生黄丝藤。不久,伤兔的伤竟渐渐痊愈了。于是,长工把观察到的情况告诉了父亲,父子俩并由此断定黄丝藤可以治腰伤。

    后来,那长工果真使用这种黄丝藤治好了许多腰伤的病人。他想,黄丝藤首先治好的是兔子,其形状又如细丝,于是便将它取名为“兔丝子”。又由于黄丝藤———兔丝子是味草药,后人便在“兔”字头上加上草字头,也就成了“菟丝子”,一直沿用至今。

    中医认为:菟丝子,性中和,甘辛微温,入肝肾经。它既可补阴,又可益阳,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是一味平补肝肾的良药。(刘炳乐),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种子类 > 菟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