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10314919
从非典流行谈心理应激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29日 《健康时报》 2003.05.29
从非典流行谈心理应激//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理门诊 何晓冰

    从心理学角度讲,“应激”就是指当某些事件或者环境刺激作用于人,使人感到紧张、压力增大的心理反应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身体反应的过程。

    我们也许经历过或正经历着诸如失业、亲人或自己患严重疾病、亲人亡故等的不幸事件,这些事情带给我们巨大的、痛苦的、消极的心理感受,如紧张、焦虑、恐惧等,这正是应激的心理反应。应激还会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出现疲劳、失眠、食欲下降等,体内的平稳状态被打乱,疾病就有了乘虚而入的机会。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反应还会使人产生行为方面的障碍,如行为冲动、怪异等。巨大的事件会导致应激,而诸如上班路上塞车、上班时不断被电话打扰等这些日常小事也会使我们产生应激。这些“小应激”虽然没有“大应激”那样强烈,但却具有持久性,时时都可能发生。有研究表明,它比离婚、丧偶等生活变故对身心的影响更大。

    应激是当环境需求超过了个人处理能力的时候而产生的。可分三个阶段。首先是警觉反应阶段。这时,神经内分泌系统就会动员身体的能源来满足需求,在短时间内,机体可能处于风险不断之中,防御功能发挥失常,效率较低。如果应激很快过去,危机就会消除,机体恢复正常;如果应激未消除,就出现了第二阶段即抵抗阶段。这时,机体动员超过平时水平的防御机制,对疾病的承受能力增强,处于高水平的能量消耗阶段。持续的防御性兴奋减少了机体能量的储备,并最终导致了第三阶段的出现,即精疲力竭阶段。这时,如果应激仍存在,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减弱,甚至免疫功能也降低,各种功能性疾病如感冒、器质性疾病如溃疡、心肌梗死等的易感性也增强。

    不同的人对应激的感受阈值并不相同。对于应对能力很强的人,巨大的事件也不一定形成应激;而对应对能力差的人,即使是件极小的事,也可能会产生应激。

    应激不仅给我们带来烦恼、痛苦,它也有积极的一面。适度应激就像是一种挑战,它动员机体的非特异性适应系统,增强适应能力,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应激,充分发挥应激有利的一面,尽量减少或消除其不良影响。首先,应承认应激是客观存在的,不要逃避应激。其次,要识别应激,重视应激,善于利用单个“小应激”来提高机体应对能力。第三,培养应对技能,调整需求水平,使自己的需求与客观条件相符合;学会放松,从而缓解应激所带来的心身不适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以便当应激来临时能够大大减轻其不良影响;对待重大的心理应激,必要时可求助心理医生,以求最快地、成功地避免应激所带来的危机。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电话:010-66721583、6672163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