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疾病百科 > 信息
编号:10315115
夏天,肠易“激动”要小心(《大病防治·肠易激综合征防治篇》)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5日 《健康时报》 2003.06.05
夏天,肠易“激动”要小心(《大病防治·肠易激综合征防治篇》)//
夏天,肠易“激动”要小心(《大病防治·肠易激综合征防治篇》)//
夏天,肠易“激动”要小心(《大病防治·肠易激综合征防治篇》)//

     本报记者 李晓宏

    编者按:入夏后,随着湿热天气的到来,肠道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机会加大。一种发病率仅次于感冒的疾病———肠易激综合征,又来烦扰紧张忙碌的上班族。该病在成年人中的发病率达10%-20%,全世界有数亿患者遭受其折磨。然而由于缺乏了解,人们以往没把它当成一种疾病,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腹泻止泻,便秘治秘,因未对症治疗,病情反复发作,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引发焦虑情绪。欧美国家为此耗费的医疗费用每年高达30亿美元。为帮助我国患者认识此病,记者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柯美云和解放军306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王社论。

    肠道,突然变得很“敏感”

    一个朋友对记者讲,她父亲最近变得特别古怪,染上了拣破烂的嗜好,九头牛拉不回。每见到老父亲的“新收获”,她就气得拉肚子。记者一面提醒她,老人可能患上老年痴呆症要抓紧就医,一面感到奇怪:生气就腹泻?夸张点儿吧?
, http://www.100md.com
    记者的一位同学怕吃凉的,即便大家夏日聚餐,她也不敢疏忽,否则就要急奔卫生间……

    记者的这位朋友和同学,都没为此看过医生,也许她们与记者以前一样,并未意识到这是一种病,一种普遍得如同感冒一样容易发生,却不为人熟知的疾病———肠易激综合征。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柯美云对记者说,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一是肚子胀,二是肚子痛,第三是排便习惯改变。病人经常间歇性腹痛、腹胀,排便后有所缓解,同时伴有腹泻或便秘,去医院又查不出什么问题。据调查,该病在我国城市的患病率为10.5%,发病率仅次于感冒,患者城市多于农村、女性多于男性、青壮年多于老年人,18~40岁的青壮年占一半以上。

    该病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柯教授认为,发病高危因素大概可归为两类:一是消化道局部因素,如饮食、感染、炎症等。调查发现,人在患痢疾、急性肠炎、受凉或是吃冷食后,比没有这些因素的人更容易患病;二是精神心理因素。该病易受精神情绪的影响,如果仔细询问患者,会发现很多病人发病都与紧张激动等情绪有关。一些应激事件,如失业、离婚、丧偶、家庭纠纷、工作压力增加、人际关系不顺等,常常成为疾病发生的导火索。
, 百拇医药
    此外,这种病还与遗传有关。据柯教授介绍,她接诊的病人中,父母患病,儿女也患病者屡见不鲜。有个病人曾对她说,医生你要把我的病治好了,我们一家人都有治了。这个病人讲,他的父母感情不和,分居两处。他到妈妈那儿去,得知他从爸爸那儿来,妈妈就不高兴;他再去爸爸那儿,爸爸也同样不高兴。他的父母、兄弟和他都很瘦,都有肠易激综合征。长期不良精神刺激通过中枢神经,影响消化道的感觉和动力,导致他们的疾病反复发作。

    漏诊误诊 伤财劳神 揣着小心生活

    解放军306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王社论认为,肠易激综合征虽不危及生命,却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降低生活质量。如腹泻型患者,一天腹泻数次,且多在早晨或后半夜发生,即人们所说的黎明泻或五更泻,睡眠为此很受影响;便秘型患者,肚子经常胀痛,有的大便一、两周下不来,硬如卵石;腹泻与便秘交替型患者,腹部不适只有排便后才感到减轻。

    这些患者生活中总要揣着一份小心:有的不敢吃凉,有的不敢吃辣,有的不敢吃水果、色拉,有的甚至不敢紧张生气,因此,多数病人都隐约有种心理负担,害怕自己在同事或朋友聚餐等场合出现尴尬,久而久之,焦虑和抑郁情绪便随之而至。此外,除腹痛、腹胀、腹泻和便秘,有些患者还伴有恶心、食欲不振、心窝烧、失眠、胸闷、气短、头晕、无端生气等症状。因查不出什么大毛病,又不知道这是一种单独的疾病,于是不少病人怀疑自己得了癌,时间一长又患上恐癌症。
, 百拇医药
    柯美云教授告诉记者,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看病大都花费颇多。她分析,这与门诊中该病常被漏诊或误诊有关。由于医生和病人对这种病普遍缺乏认识,而且此病与其他肠道疾病容易混淆,不好判断,再加上门诊病人多,医生没空儿听患者诉说长年病情,漏诊或误诊情况时有发生。病人病情不见好转或反复发作,便到处求医,这头看,那头又看,耽误时间耗费精力不说,付出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及难以估算的费用加起来是笔不小的数目。美国人曾统计,1999年,全美肠易激综合征的直接费用就达10亿美元。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有标准

    柯教授介绍,诊断肠易激综合征,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普遍实行的罗马Ⅱ标准。根据该标准,如果出现下述症状,提示病人已患此病:

    一、必备条件:在过去的12个月中,至少累计有12周(连续或不连续)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如下3项症状中的2项表现:

    1.腹部不适或腹痛在排便后减轻;
, 百拇医药
    2.排便次数改变;3.大便软硬度改变(硬便或稀便)。

    二、支持条件:下述症状不是必须出现的,但其出现越多就越支持诊断:

    1.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多于3次或每周排便少于3次);

    2.4次大便中不止1次外形异常(块状便/硬便/稀便/水样便);

    3.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净感);

    4.4次大便中不止1次为粘液便;

    5.4天中不止1天感到腹胀。

    柯教授认为,上述标准的先进性在于:首先,它建立的基础是先排除器质性疾病。强调腹部不适与排便的关系,以别于其他肠道功能性疾病;第二,把判断疾病的时间延长至12个月,用时间这把尺子筛出症状相似的肠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降低这类疾病的漏诊率;第三,放宽对症状条件的限制。必备条件中,具备腹部不适并伴有排便次数或粪便形状改变即可,未对排便次数和粪便形状作具体硬性的规定,这样能使更多病例得到确诊,提高诊断敏感性。
, http://www.100md.com
    标:药解症状 本:寻找病因 双管齐下治疾病

    治疗上,柯教授强调要“标”、“本”兼治。病人腹痛、腹胀、腹泻和便秘症状,需用药治疗。以往医治肠易激综合征没有专门药物,通常是对症用药,腹泻用止泻药,便秘服通便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一个治疗该病的处方药“泽马可”已在我国上市,它可有效缓解腹痛、腹胀和便秘三种症状。

    用药是治“标”,治“本”需寻找致病诱因。柯教授说,由于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所以,目前该病还不能治愈,只能消除起病诱因结合用药治疗控制病情进展或发作。为此,医生要倾听病人诉说病情,让病人说透她的痛苦,以了解其发病原因。因饮食不当起病的患者,应建议她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食物刺激;因精神因素致病的患者,要帮助她分析心理原因、解除紧张心理、提高治疗信心、克服抑郁或焦虑情绪,必要时可服用抗抑郁或抗焦虑药。

    柯教授指出,医生的治疗对象不单是一种病,而且还是一个有病的人。因此,除了给药外,与患者协商治疗方案,让患者一起承担治疗责任、共同对治疗结果负责,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图片:

    肠易激综合征三大症状

    1、腹痛。

    2、腹胀。

    3、排便习惯改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