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特别关注
编号:10315853
看病为啥这样贵?———医院院长三人谈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17日 《健康时报》 2003.07.17
看病为啥这样贵?———医院院长三人谈//
看病为啥这样贵?———医院院长三人谈//
看病为啥这样贵?———医院院长三人谈//

     本报记者 胡迎新

    编者按:本版第177期刊登了《院长眼里的“走穴”和“红包”》,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日前,本报记者对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燕伯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吉善再次进行了专访,请他们对当前医药费用较高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大理由决定看病贵

    记者:现在看病太贵,在某些医院,看个感冒要花1000多块钱,为什么?

    燕伯纯:目前医疗费用的上涨,老百姓都认为是医院造成的,其实我有五个理由可以证明不是医院的问题:第一、人口的老龄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一生中消耗的医疗资源,在他去世的前两年占他一生中的80%。我们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接近死亡,健康水平很差,所以医病花钱,费用就很高。第二、病谱变化。以前很多是急性病,很快就可以治好。现在都是慢性病如癌症、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脑溢血,很难治愈,反复住院,所以要花很多钱,医疗费用就上涨了。第三、高新技术的使用。中风的病人,医生要检查到底是脑血栓,还是脑溢血,血栓就要融血治疗,脑出血就要凝血治疗,这是两种不同的治疗。过去凭经验,现在用CT了,可以准确地诊断出是“出血”还是“凝血”。第四、新的药品不断研发,也是要花钱的。实际上老的药品也有疗效,有80%的疗效,但是开发一种新药,疗效从80%提高到85%,就这5%要多花几倍的钱。第五、社会越发达,医院劳动生产力越下降,医生看病是一个一个地看,不能机械化。以前一个医生一个上午可以看20个病人,现在一个医生一个上午只能看15个病人,他的劳动生产力下降了。为什么?病人年龄更大了,并发症更多了,化验检查更多了,心理因素更多了,投诉更多了,解释更多了,看一个病人的时间更长了等等。劳动生产力下降了,工资成本又在增加,你说看病是不是更花钱?这些问题都不是医院能够控制的。
, http://www.100md.com
    记者:您认为看病费用高的根源何在?

    王吉善:看病费用高的问题,是社会上医药市场价格提高,药品种类选择性大带来的。医生怕漏诊,检查项目增多,医生经验不足也是费用高的主要问题。当然不排除个别医生吃回扣形成药品价格中间的一个价格环节,也是提高了药品价格的一个因素。

    院长:

    希望管理更“内行”

    记者:作为大医院的院长,深知管理医院的甘苦,您希望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医院哪些方面更多的支持?

    石应康:我觉得要保证医院很好的发展,实际上并不仅仅需要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给多少支持,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深刻地理解医院运行的规律,制订一套符合运行规律的管理办法。比如说药品的招标,招标有很多好处,但是招标后发生的问题是,凡是厂家和经销商觉得没有利润的药品,没人生产。现在我们医院缺药80多种,去痛片买不到,阿司匹林买不到,你说让医院怎么办?病人就有想法:我要最普通的药,你非要给我开什么“合资的药”,这么贵!实际上是我进不到那些普通的药!我现在忧心忡忡,缺的80种药都是最基本的药,有些药是不可替代的。招标药品,价格低了,那些生产质量不好的、投量不足的药厂,在这样的招标中得到了好处,他的成本低;那些规范达到ISO9000的,质量管理很严格的药厂反而吃亏了,价格下不来。这样,整个制药行业会造成先进企业难以发展,落后企业得到好处。现在管理机构各管各的那一块,负责招标的只负责招标,管药的只管药,于是出现很多复杂的问题。所以你问医院希望有关部门做什么?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更内行,制订出符合我们国家现状的、符合医院客观规律的管理办法。
, 百拇医药
    记者:您认为医疗消费应该分档次吗?

    燕伯纯:医疗问题在每一个国家都是非常头疼的问题,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因为人对健康的希望是无止境的,哪怕美国总统竞选都要把医疗改革说出来。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不发达,你不可能享受很多高档的医疗技术。我认为,我们国家医疗消费要分档次,政府办的医院应该像国外的慈善机构办的医院,专门保证低保人群、弱势群体,国家给予补助来保证它的正常运作。其他医院你就放开,分开档次,因为市场化决定医院要分出档次,要有医疗条件好、医生好、药品好的医院。政府保障一部分,放开一部分,让我们的医院在不同层次上进行竞争。政府保证的那一部分医院就不能赢利,香港、美国都是这样。但低保病人就不要希望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服务,你的目的就是治病,不是享受。大的医院的专家,政府要规定每周必须到这种福利性质的医院就诊半天,这是你做医生的义务。这样把两方面可以结合起来,比较理想。

    记者:SARS过后,我国医疗卫生的投入是否应该再增加呢?
, 百拇医药
    王吉善:这次SARS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历来过于注重经济项目方面的投入,在医疗卫生方面却相对投入不足。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是关系到百姓健康的大问题。我们政府的财政投入还是应该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从长远来看,于国于民都是好事。我们社会的老龄化日益严重,老龄人口的健康水平,将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当一个国家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25%以上,这个国家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老龄人口将消耗大量的公共医疗卫生资源。我希望政府能够逐渐地增加医疗卫生的投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另一个现实问题是,国家应该增加医疗卫生的投入,减轻一些老百姓的医疗负担,这样可以避免医患矛盾过分集中在我们医院身上。

    医生看病挣多少钱?

    记者:您认为,“以药养医”的问题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石应康:改革开放之前,医院是不存在以药养医的问题的。当时,所有经费都是政府拨给的,你有多少离退休的人员和在职人员,你有什么项目,给你就这么多的钱。随着政府拨款的责任越来越小,医院要靠自己经营来生存和发展。我认为作为医院的领导者,如果他不是有长远的眼光考虑怎么样主导——特别是价值观方面去引导整个团队的发展,很容易导致走上以药养医的这条道路。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我们对医药的管理不到位、对医疗改革缺乏预见性导致的一种现象。以药养医有一个最坏的后果———还不是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而是把我们医院的员工带入一个价值观的歧途。医生和护士在学医的时候,都必须要学习希伯科拉底的《誓言》,一定要以病人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以金钱的导向来指导行医的行为。所以,一个医院走以药养医的道路,最坏的是把团队带坏了。
, 百拇医药
    记者:既然大家对医药费高意见这么大,那么,您认为能不能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现象,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呢?

    燕伯纯:医疗改革以后,国家渐渐减少了对医院的投入,医院医疗成本费用不断上涨,对医院补助不足,于是出现了“以药养医”的现象,医院可以从药品的差价中补偿医疗的亏损和国家拨款的不足。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很多东西都市场化了,医院买水、买煤、买电、买棉纱、买氧气,都是市场价,医院的成本就加得很大了。今年,卫生部有这样一个统计,全国80%的医院亏损,20%的医院赢利。赢利的医院都是规模很大的医院,比较有实力,中小医院大部分都亏损。医院要生存,要养住医生,就要追求药品中的利润,因为财政补贴是不浮动的,医疗的价格是不浮动的。比如说,给病人做一个阑尾炎的手术,要上3个医生、2个护士,5个人做几个小时,手术费收多少?国家定价60块钱,连他们的劳动成本都不够。你做得越多越亏损,只能从这个病人的药品或其他一些医疗用品中的利润来补充。以药养医的问题,一下子是很难解决的。如果国家要把以药养医完全解决,对医疗的补偿就要到位。如果国家投入不足,就应该放开医疗服务的价格,加一点薄利,医院这样也能养活自己。政府的投入是固定的,给医院的投入还不够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投入这么一点点,药品收入肯定是医院赖以生存的一大块。你要是把这一大块给卡掉,要么是让医院垮掉,要么是让医院滥收费———医院只能走这两条路。要想让医院生存,今后医疗服务的价格就应该定得合理,让医院有利润,还不说医院发展,而是生存。
, 百拇医药
    所以,我现在觉得医院的“以药养医”应该做一个改动,变成“以药补医”。

    记者:您认为,当前医生的劳动价值怎么样?

    王吉善:我也同意叫“以药补医”,而不是“以药养医”。医学界对此讨论过许多次,医生的劳动价值,长年以来一直处在低水平,医疗的高风险与高投入不相匹配。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人们传统观念中,百姓有病就要服好药,医生不开药或开出好药,患者就认为医生不高明。另外,药品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政策不统一,特别是为引进外资给予优惠政策,独资药厂和合资药厂可以自主定价,这也是造成药品价格偏高的原因。

    图片:

    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吉善

    2、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燕伯纯

    3、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