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导医指南 > 就诊指南 > 信息
编号:10316464
专家眼中的“时报”(读报人物)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1日 《健康时报》 2003.08.21
     本报记者 李海清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身医学科主任赵志付教授是本报的一名热心读者。赵教授告诉记者,健康时报能比较全面地报道医学界的最新动态,对他写科普文章、开拓医学视野、沟通医患关系提供了很大帮助。

    提高医学科普写作水平。健康教育不仅是记者的任务,也是医生的责任。医生要学会一手抓学术,一手写科普。赵教授认为,医生写科普稿件的时候往往很难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会把文章写得很深,走进引经据典、枯燥难懂的误区,缺乏趣味性和可读性,而记者时刻以服务读者、引导健康观念为己任,所以时报的许多新闻稿件是名副其实的医学科普范例。

    拓展医学视野的平台。赵教授说,健康时报的特点是权威、全面和及时地反映卫生界的动态。赵教授曾经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修过西医内科,他现在通过看本报,可以密切关注国内心血管领域的最新技术报道,了解我国心血管医学前沿的动态。他认为,21世纪的医生除了不断深入研究本学科之外,一定要站在一个信息高度,尽可能地了解业内最新医学动态,健康时报无疑是医生关注业内信息的一个平台。

    联系医患关系的纽带。许多医生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如果患者平时经常翻阅健康报刊,那么他们在向医生阐述病情的时候就更加准确,在理解医学风险这个敏感话题的时候更加理智,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也会有更清楚的认识,对于改善医患关系大有好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