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专题11 > 记忆 > 更多
编号:10328559
社会热点观察:无偿献血何以步履迟缓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8日 新京报
     “血头”胆大妄为,内幕触目惊心。血液是生命的源泉,源泉被“污染”,没有任何理由漠然置之。认真反思,找到对策,是当务之急。

    “血头”之所以存在并打而不止,很简单,是因为有“黑血市”的存在。“黑血市”暗流涌动,从市场学的角度来说,是因为供不应求。献血法规定我国实行无偿献血,而无偿献血又不能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有这样供不应求的现实,又有巨额利润的诱惑,“血头”的出现不足为怪。

    事实上,公安机关这几年一直在打击“血头”,但这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决的惟一途径是让身体健康符合献血条件的人踊跃加入自愿献血的队伍,实现采血和用血的供需平衡。

    为什么人们不积极无偿献血?分析起来,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不少人不了解献血的医学知识,认为献血有害于身体健康;第二,担心献血时因为针头等采血设施的不洁而被病毒感染;第三,用血的成本太小,没有调动起献血者的积极性。献血法规定“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这些费用”。如此规定在献血、用血供需平衡的良性循环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一旦供不应求,用血者的付出就显得有些低。也就是说,即使平时不献血,用血者临床用血时也只需付出很低的成本,这个成本很容易承受。所以,如果不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他一般不会在平时主动去献血。

    献血对身体无害,甚至有研究表明适量抽血能促进血液生产有利于身体健康,这已经是医学的基本常识,但仍然有人对此不了解,这说明对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献血法规定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介都有广泛宣传献血的义务,有关方面应该尽起责来。

    担心因为献血而感染某种病毒,实际上是普通民众对血库的“信任危机”。由于我国一部分艾滋病患者是由于输血或采血而被感染的,导致一些人对因献血而感染艾滋病的恐惧被不适当地放大。所以,必须加强对血站的管理,从一次性采血设施的购买到整个采血流程的监控,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来做,重建人们对血库的信任。

    建议适当提高用血的价格,拉大无偿献血者和未献血者在用血时的“差价”。要让未献血者付出更大的成本,也让无偿献血者尝到更大的“甜头”。当然,提高用血价格,不是要让医疗机构从中得到更大的利润,而是把这一部分钱单独列支,用于对无偿献血的宣传、设备购进(在美国,连乡村都设有采血点,有采血车)等,也可以用于对那些身体条件不适合献血而又经济贫困的用血者的补助。

    调整用血价格,是从供需关系的市场角度来思考献血问题。我们认为,献血的无偿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随着公民素质、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走向完善。在当前情况下,还不能把具有市场化色彩的行为完全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寄希望于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而使更多的人自觉地走向采血点,一方面还要采取过渡性的、但又是有效的手段来激励人们踊跃无偿献血,这种手段包括对相关法规政策的调整和落实。, http://www.100md.com(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