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0482436
打造诚信平台医患要成为朋友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4日 哈尔滨日报
     医与患应该是一个共同体———有了患者才有医生的用武之地;有了医生才有患者健康的保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出现了倾斜,医与患之间的矛盾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不时有患者将医生告上法庭的报道,医与患到底怎么了?

    鲜花法院之间重提医患诚信

    日前,记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访,巧遇了心血管内二科患者专程感谢医生的事。

    女患者小莲今年24岁,家住嫩江县。小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据心血管内二科副主任梁兆光介绍,小莲的病已经属于中末期,按照以往的条件,这个人已经不能再通过手术治疗了。但是不解决导管未闭的问题,病情就会继续发展,等待患者的只能是心衰和死亡。

    在这种状态下,家属恳求医生一定要救治小莲。梁兆光研究了小莲的病情,详细向家属做了汇报,交待了治疗与不治疗的后果,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心衰死亡的危险。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梁医生大胆手术,将小莲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病人从嫩江到哈尔滨复查,专门向梁兆光深深鞠了一躬。
, 百拇医药
    记者与梁兆光进行交流,重提医患矛盾的问题,梁兆光表示,医与患之间的诚信非常重要,作为医生,前面是鲜花,后面可能就是法院。打造医患的诚信平台,需要医患之间的共同努力。

    医患矛盾患者顾虑什么

    记者对部分患者进行了采访,大多数患者顾虑:我的病能不能搞清楚,大约能花多少钱,而这恰好是医院里不太透明的问题。

    患者石平对记者说:我们因为有病才到医院,可是医生并不问也不听,直接告诉你作什么仪器检查。检查回来给你开个单子就住院了,到了住院处先要求交多少钱押金。跑了一圈自己是什么病不知道,花多少钱可以治好不知道。都说强调患者的知情权,可是知情权还是不清不楚。一直到出院了,才长出一口气,总算不用往里补钱了。

    患者万瑞认为,医护患之间的协调问题,看起来事小,但还是阻碍医患关系的问题。万瑞举例说,比如医生开药、护士取药与财务部门脱节,有时候患者没药了,找了半天被告之已经没钱,患者当然觉得医院没拿患者当回事。这些小事积攒在一起,再突遇一件什么事情作导火索,最后只能是在法庭上相见了。
, 百拇医药
    患者阎力向记者讲了22年前就医的事。22年前,阎力在一家医院割除了盲肠,手术第3天,阎力捂着伤口和朋友打羽毛球。这时候主治医生突然从楼里跑出来,抢下了他手里的球拍,骂他,“你不要命了?”然后把他拉到治疗室进行详细的检查。阎力说,当时尽管他很严厉,但是我心里热乎乎的。那时候的医生和患者之间就是朋友,把自己交给他你觉得放心。现在医生和患者纯粹是金钱关系,你拿钱我治病,你没钱我不管。患者总觉得自己处于劣势,一旦心理上无路可退,就把医生告上法庭。

    患者范海认为,医院的术前检查有时候多余,自己一个小手术,还没有上手术台,检查就花去了好几百,在小医院,三百二百的把病就治了。医院能不能把为什么作这些检查,跟患者说清楚,也是建立诚信的重要沟通途径。

    增进诚信医生想些啥

    医与患相互依存的关系,由于缺少必要的诚信,变成了一对矛盾体。面对这种无奈的现状,作为医生都想些啥?记者日前进行了调查。
, 百拇医药
    医大一院骨三科副主任张波教授认为,占有信息的不对称是医患矛盾的根源。张波认为,作为医生当然要站在信息的高点上,而患者往往对所患疾病的信息不畅,而这种信息绝对不能要求对称———或者提升患者的信息量,不可能;或者降低医生的信息量,不可以。性由于患者对疾病的复杂与不可预测不了解,对风险与不可预知在心理上排斥,一旦出现风险往往会认为医生没有尽力。

    张波教授同时认为,患者在患病上是弱者,在法律上不是弱者。面对一个生命,医生首先想到的是责任,是救死扶伤,而不是考虑法律上的得失。如果医生要保全自己,该冒的风险不冒,使患者丧失最佳治疗机会,对患者来说是更大的不利。患者首先可以想到法律,治好是应该的,治不好是失职的,出了问题就上法院。张波教授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举证倒置是一把双刃剑,医生如果首先想到法律上是否安全,就会首先不是想到抢救,而是想到证据,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不敢冒险。这样受害的是广大的患者群,医疗水平停滞甚至会倒退。

    知情权是医患之间的一种沟通,但是目前看还不完全。比如有这样一个患者,根据规定知道了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一下子血压生高,不断地询问自己会不会出问题,上手术台时血压还在200上没有下来。
, http://www.100md.com
    梁兆光副主任认为,医与患之间的矛盾,一部分是由于经济问题以及患者对自身的健康重视程度带来的。现在有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小医院的患者有时候很多,不需做什么检查,手术也做了。反过来患者对正规医院产生不解。其实手术前作那些检查都有严格的规定,也是对患者负责任,是对手术的保障。比如,一个有肝炎的患者,手术之后器械要更严格地消毒。再者也是对医生的保护,比如手术之后出现心包积水,如果不事先做检查,责任很难认定。很多在小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再到大医院重新治疗,费用更高?凰悖惺焙蚧够嵫游笾瘟剖被K孀乓搅浦贫鹊耐晟埔约叭嗣嵌宰陨斫】抵厥拥奶岣撸飧雒芫突峤饩觥T谡飧鑫侍馍希笠皆阂岢衷颍嵘嗣堑慕】道砟睢?

    梁兆光副主任认为,有些问题是现在的医疗条件造成的。比如患者关心的疾病本身是否能够查清问题,就是医生相对工作紧张的原因。正常情况下,一个门诊医生接诊不应该超过30个病人,医生可以对患者望闻问切。这个肢体的接触过程就是一个了解过程,让患者知道你对他的疾病很重视。然后根据经验,向患者说明你可能得的是什么病,再通过仪器确查一下。这个过程就是增进患者信任度的过程。一个医生面对后面排不完的病人,很容易把病人交给仪器,直接导致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现在有的医院提出,每个病人的诊疗时间不少于半个小时,这是对患者信任度提高的最好方式。
, 百拇医药
    梁兆光副主任认为,医患之间的诚信是可以通过沟通建立的。

    梁兆光主任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不久前,某医院为患者做股动脉造影,结果出现了并发症———假性动脉瘤。这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也不可能定为医疗事故,但是患者还是把医生告到法院。这种官司患者未必会赢,还要劳民伤财,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就是事先欠缺解释。同样一个病例,有一个患者双下肢动脉栓塞,为了痛苦少一点,经过商量,决定通过胳膊做下肢栓塞的疏通,这是全省的首例,结果出现了与上面一样的合并症。因为事先进行了解释,结果患者非常谅解。

    打造医患的诚信平台

    中医科主任胡晓臣认为,虽然医患之间的诚信关系比较难以建立,但是通过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首先水平是最好的广告,你有过硬的技术,自然能赢得信任。再者不要让“把病人当朋友”仅仅是一句口号,作为医生,和病人说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每天要把具体的时间交给病人,与他们交流,打消他们对疾病的恐慌和疑虑,使沟通建立在一个平面上,而不是医生的居高临下。通过你的检查,告诉病人得的可能是什么病,不确定的可能是什么病,用最通俗的方式告诉病人真相,就是提升张波教授所说的病人对信息的占有量,让病人心理塌实。再通过3—7天的交流,让患者和医生的思维融为一体。
, 百拇医药
    梁兆光副主任对记者说,他经常给拿钱不及时的病人作担保,这些年,这些担保的钱都在千恩万谢声中归还了,并没有出现病人出院后不见踪影的事情。担保是个简单的事,但是患者会在心理感到安慰,觉得你是真心为他考虑。医生与患者之间,不单是疾病的问题,而是从思想到感情的全面的交流。这个交流顺畅了,诚信的平台就建立起来了。即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小问题,也会得到患者的谅解。

    建立诚信平台,要求医生不要文过饰非,对于出现的小问题要勇于承认,勇于面对。

    有这样一件事,在轻度病人休息的病房里,进来一个重患,经过抢救却去世了。当晚,几个轻病患者不敢在病房里住,挤在医生休息室的桌子上蜷缩一宿。第二天,患者找护士长反映问题,没想到见惯了生死的护士长却认为病人小题大做,于是几个病人告到医德医风办,经过很多周折才取得了病人的原谅。像这样的小事,如果当时护士长勇于承担责任,病人也不会真的“小题大做”。

    梁兆光认为,患者始终是医者的衣食父母,问题是许多医生把这个问题颠倒了。比如,医生发给病人名片,病人只有在最危机的时候才会给医生打电话,而病人反映,有的医生回家后把家里的电话拔掉了,马上让患者感到感情上受了欺骗。医生与患者处于倾斜的平台上,这个平台又怎么能建立起诚信呢?

    医与患,两个相辅相成的名词,名词背后发生多少喜怒哀乐的故事,不是简单的一篇报道可以写完的。珍视生命,打造医患之间的诚信平台,让医与患不再是一对矛盾,而是回归相互信赖相互依存。这是一件需要医与患双方长期努力的事,有了这个诚信平台,才能够让医与患双方都能够正视自己,视对方为自己生命与事业的依托。

    陈英云 本报记者 张育新, 百拇医药